蒋阿姨快80岁了,第一次来扎针是因为肩膀抬举不利。第二次来扎针时说,右眼花,看东西模糊,经常流眼泪,能不能也扎针?
眼花、流泪,首先考虑“内连目系”的厥阴经。右病左治,取其左手劳宫穴附近刺入一针。
同时考虑循行面部的阳明经,继续在其合谷穴附近刺入一针,然后表里倒换至太阴经鱼际穴附近。
我问蒋阿姨,眼睛还花吗?还流眼泪吗?蒋阿姨看了周遭一圈说,看东西明显变清晰了,眼泪也不流了。
在劳宫穴附近用针时,针刺点是不是一定要在劳宫穴上呢?
黄帝内针的根本是同气,取厥阴经劳宫穴,实际上求两个层面的同气,其一是头部与手掌上焦同气,其二是厥阴经络同气。
按照这个同气原理来理解,手掌部位厥阴经上任何一处,都可以看作是“劳宫穴”,都是理论上的下针点。
若以手掌为整体来划分,手掌的上半部可以看作上焦,在循行此处的厥阴经络下针,于三焦同气而言甚为相应。
如此引申出去,还有更多细分之处。倘再引入阴阳倒换,变化更是繁多。黄帝内针是简易之道,学习时可以这样来理解和思考,用针时要做减法,不要做加法。
怎么来看待阿是穴呢?阿是穴的前提是同气,是与患处较为相应的同气点。
找阿是穴这个方法,比较容易理解,也相对容易掌握,是学习初期不可忽视的一个抓手。但建立内针思维后,不能抱着阿是穴不放手,倘若用针时找不到阿是穴,怎么办呢?
如何具体用针取穴,讲究的不是如何精准定穴,而是对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把握和认知。
落到用处,就是对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以及同气相求这些法则的灵活应用和变通。
眼部的不适之症,主要考虑的经络是阳明经、太阳经、少阳经以及“内连目系”的厥阴经、少阴经。
根据头手(掌)同气原理,在拇指背侧的大骨空穴附近用针,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