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年初不幸小腿骨折,在家静养了小半年,近来可以拄拐下地走路,便耐不住性子想出去走走。正好我也有几天假期,便不顾父亲的担忧,踏上了到桂林的旅途。刚到桂林的第一天是乏善可陈的,炎热的天气,不规范的旅游服务,略显破败且没有特色的城市建筑使我俩都对80年代就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打广告的世界旅游胜地生出了些许失望。于是决定第二天直接打道阳朔。惊喜就在不经意出现了,在去的路上就开始沉醉于秀美天下的山水,并在接下来的几天深陷其中。
第一眼看见阳朔的山水,你就会不能自拔的爱上它,也因此把一天的行程拖到三天。我游览过万顷琉璃的抚仙湖,豪情万丈的壶口瀑布,但漓江的山水更动人,更有生活气息,因为有一座座的翠峰陪伴,它们就像从江水里长出来的一样,形态各异,骆驼过江、九马画山、仙女下凡,只要充分发挥想象,你想叫什么都可以。漓江在其中不急不缓的流淌,透过清澈的湖水,可以看到碧绿的水草恣意的舒展着身姿,随起伏的波浪尽情的舞蹈。撑一条竹筏,找一个舒适的姿势,江水透过竹筏亲吻着脚掌,带来丝丝惬意,甚至可以脱去鞋袜,放入水中,过滤掉尘世的纷扰,寻得内心的安定从容。无论是被开发出来游人如织,还是隐在村落里的段落,处处都是精华。桂林的山不是名山,漓江的水不是大川,它们却得到神仙的眷顾,自有一番灵韵,养育着两岸的人们,也流淌进了游人的心里。
美丽的山水,自然养育着热情朴实的人民,在阳朔旅游的几天,还要特别感谢鸟语花香名宿的老板娘,中等身材,一身利落的套装,热情好客,做事爽利,房间收拾的干净卫生,庭院遍植多肉,错落分布,并不觉拥挤。到店的时候已是下午五点多,还要急着去看晚八点场的《印象刘三姐》,放下行李,老板娘也帮妈妈借来拐杖,随即借给我们电动车,带我们去吃了附近正宗的桂林米粉,为我们指好了路,瞬间让仓促的时间显得从容起来。并在接下来的几天给我们建议了旅游路线,特色小吃,让我们更深入的拥抱了阳朔的美。
去过桂林的人大部分都会去看《印象刘三姐》,俨然已经成了桂林山水的另一张名片,演出坐落上漓江上一弯平静的水面上,远处的青山为背景,继承了张艺谋导演一贯的明艳色彩和恢弘的气势,演出从远处漓江上传来的歌声开始,山歌与山水融合,娓娓的向我们讲述了生活在漓江边上的壮瑶苗侗等少数名族的对歌、打渔、耕作、嫁娶、节日的生活,虽然听不懂唱的内容,但是伴着优美的旋律,看着飞舞的红网,落霞、炊烟、牛群、牧童、洗衣的村妇、唱晚的渔船、月亮上舞动的精灵、水边沐浴的嫁娘,自然而然的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简单的满足。直到渔火渐渐远去,灯光熄灭,依然感觉到山歌仍在天地间唱诵,令人魂牵梦萦,久久挥之不去。
阳朔一城皆是美景,景区有分布在县城的各个角落,最好的旅游方式自然是电动车出行,可以徜徉在十里画廊,可以穿梭于市井小巷,也可以探访大山里的村落,去相公山看日出,从一片寂静开始,到江上有了行驶的渔船,田里有了耕作的百姓,房屋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最终到太阳穿破了山顶,探出了云朵,泻下粼粼的波光,为田庄镀上灿灿的暖意。去世外桃源听一听侗族人民的歌唱,聊一聊他们的生活,看着他们的笑脸,望向窗外的农田,体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舒适静谧,或者在午后偶遇湖中戏水的儿童,看到童年最好的样子;可以在雨后的傍晚,看见坐上桥下竹筏上的思考者,构成我这次旅游最满意的照片。
三日的旅游只是惊鸿一瞥,带到桂花飘香的时节,再去领略别样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