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无论是家庭,学校,职场,都教育我们做个有德行的人,善良的人。善良一词就像就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心头,指导着我的行为,我也想像遵从天道一样神圣地执行着。即使有时候委屈自己,即使有时候也会心有不甘,即使有时也会不舒服,但是我依然会选择宽容待之,依然会选择保持善良的形象。甚至有时为了让自己心安,我也会选择帮助他人。但是近日发生的一件事情,我改变了一直以来的做法。
01
最近,隔壁家在装修房子,我也不认识这家业主。先是弄脏了我家的进门垫,再是使用完我放在门外的簸箕和扫把,我都不想再用。我比较生气,老公说这都是匠人干的,与业主没关系,再说这也不值钱,不要生气,无所谓了。我想可能是我小题大做,心胸狭隘。
后来就是隔壁家的业主不带房卡,进楼道门按了我家的门铃,让我帮忙开门,第一次我觉得没什么,邻居间互相帮忙也是应该的,我就开门了,第二次我开始心烦。昨天上午我请假在家,正在洗澡中,听到门铃想了,宝贝跑进浴室找我,我关掉浴霸,准备穿衣服开门,可是我又停了下来,谁会找我呀?我认识的人都会提前联系我,物业也会先打电话,只有一种可能是隔壁家没带房卡,我告诉宝贝不要搭理。
换作从前,我会帮忙开门。我觉得这是举手之劳,能帮则帮,也不算啥事,不帮忙的话,我还会心里不安,这多无情啊,不能没有人性。而今,我没有不安,我理所当然地无情。我不会以烂好人要求自己必须怎么样,我不想委屈自己,我有选择帮与不帮的权利,我想为自己而活,不想为了迎合别人眼中的好评价,一味地为难自己。
中午时分,我正在午休,门铃又响了,老公吵醒,这次老公也没有搭理。人的善良都是有限的,宽容是需要度量和能力的。我们都不是圣母,无法做到宽恕众生,无法对所有的人都做到无条件的爱。别人可以不珍惜,我自己必须珍视。再者善与不善,要看你怎么看?
02
我想起我刚住进新房的时候,带孩子出去总是忘记带房卡,连小区大门都进不了,刚开始门房大姐热情给我开门。后来有一次门房大姐,脸色不好看,提醒我记得带房卡,我羞愧地连说“谢谢”,老公也批评我,不要随意给别人制造麻烦。自此,我从未再忘记带房卡,每次我会提醒自己,无论如何不可忘记带房卡。
我很感谢她的拒绝,引起了我的重视,促使我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我不会责怪她心狠。而今,我希望对方也能记着,
人只有被人打才会知痛,被人骂才会知辱,受过教训才会刻骨铭心,反省自己。别人没有义务为你的事情买单,这个世界并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03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要做个好人,可是我毕竟是独立的,我无法做到像他们一样,那么地纯朴,那么地善良,从不求回报,只为付出,不管对方什么人,只要是能做到的,即使委屈自己,也不懂得拒绝,害怕给人留不好的印象。对于他们,我无法改变,我只能尊重他们的行事方式。爸爸的吃亏是福,让我感动的心疼。
我曾经也已帮人为己任,后来通过读《道德经》,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有界限的,即使是亲人之间,也不可随意地逾越界限,每个人都需要各自归位和互相尊重。受老子的影响,我不会随意地以道德自居,不会随意地评判他人。这个社会有的是各自的价值选择和生命的真实,无谓好坏,无谓对错。
善良等等这些看似美好的字眼,不知影响和绑架了多少人的灵魂,主宰了多少人的行为。我的世界我做主,我的生命我主宰,我想活出真实的自己,我想内外一致,做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真人。
04
每个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有德与无德要看你怎么认识,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老子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真正的有德之人,不会以有德自居,下品的德害怕失去德而故意为德,不是有德之人。我们的善举需要你全然为之,不是为了德而为之,否则你会因为没有回报而失衡。我行善举,只是出于本意,只是做一个人想做的事情,除此之外,与他人无关。
我不会教育我的孩子做个好人,我希望她做个真实的人,我相信真人比好人更有力量,我允许和接纳她的不完美。我希望她用自己的力量,按照自己的本心行事。女儿刚满三岁,尚不能理解善良为何物,但她已会用心感知我的情绪,我感动于她的柔弱和力量。
亲爱的们,你们是否为此也困惑过?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倾听内心的真实声音?怎样做自己更快乐?做自己的主人,做个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