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今天听了一本书《禅的行囊》,另一本书《寻人不遇》也是同一个作者比尔波特写的,也是关于文化旅游的方面,我也发现有一个特点,有些书我听得很容易有一些刚困难。我在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呢?我先抛砖引玉一下,我推测这与调用了不同的“自我”有关。武志红说到:自我,其实它会分为两个部分,自我1是用到逻辑,用到了大量的思考和评判的,有是非之分的。还自我2,她是潜意识的,感觉与即时反应,还达到心流的状态。
那么,《禅的行囊》就属于后者,听了让我觉得非常舒服,他是没有批判的,他是叫人向上向善的,他很包容,很温柔,很温暖的,所以当一天的工作下来,有很多外在的披荆斩棘之后,我就更偏向要寻找心灵的慰寄。
这也恰恰前几天,我看到了樊登与高晓松之间的对话。他们都是明白人,很清楚各自在知识付费中的客户群,无有对错。阅读的过程如阅人总不免作横向对比,那就引发更多的问题,而有了新问题就又指引我向新的领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