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开始,连环日记陆续开展线下沙龙活动,这月的主题是【员工都高效 企业有绩效】之职业定位模块。
一听说这个培训对老客户免费,在用连环日记的老张赶紧安排他们的人力过来参加。跟老张的聊天也让我看到了很多组织存在的共性问题。
“老贾,我看你们这活动还挺适合我们公司,我安排人力经理去学习学习。”老张看了活动邀约函就给我打来电话。
“适合解决你们的什么问题?”老张公司写连环日记也有三个多月了,我想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使用状态。
“咋说呢?大家都写的还行,但有些员工还不是那么给力,有点不清楚自己的核心贡献是啥。还有员工的能力特长,我觉得挺重要。不瞒你说,最近有个经理给我说想调岗,我知道人做擅长的事儿才有热情又稳定,我觉得我们人力可以更主动些,不要等着员工自己找上门。本来人家员工来我这里上班,也想自我有发展嘛……”老张不厌其烦地跟我分享他对人员管理的一些观点。
的确是,现在的个人进入组织工作,要满足的已经不只是生存的问题,而更多是满足社交及自我实现。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1966年出版的书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就明确表示,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个人需要组织帮助其实现人生目标,个人与组织本就是相互成就。
在当今普遍的知识型组织中,每个个人都是管理者,他们良好的自我管理才能确保组织发展的有效性。
组织在前行时,效能高的员工一直是引领者,效能低的却持续耗竭组织。组织发展快时,效能低的员工被洪流带着前进,内耗不易被发现;发展慢时,则可以明显判断出谁在拖后腿。所以,组织需要的贡献和个人的能力特长如果没有良好的匹配,员工的效能就无法保证,无形中就会大大降低组织的竞争力。
①
明确岗位贡献
员工的岗位贡献来自于组织为其定义的岗位职责,为了完成职责所要求的任务不同决定了员工的效能差别。
员工只有持续专注创造新贡献,才会不断的突破自我,支撑组织持续提升竞争力。
在这里,有几个坑还是要提醒下大家,对你的组织现状做个扫描,有则填平,无则加勉。
1.员工上岗前没有明确的岗位说明书资料文件,全靠口头表述。用“过段时间你就清楚了”安慰员工的责任心,让员工自我摸索。
2.有岗位说明书资料,但是通用模版。岗前培训走套路风,一岗多人貌似干的是一样的活儿,没人明确解释具体的贡献差别点。
3.岗位贡献要求原地踏步,几年如一日。去年做到90分,今年组织也没明确要求你做到120分,默认员工可以原地踏步,默认停止成长,拒绝创新。
4.组织所需要的岗位贡献变化时没有及时向员工说明、确认,经常出现亡羊补牢的现象。
当然,除了需要组织填坑,个人更要主动确认。只有持续的贡献才能支撑个人的成长发展,所以,个人在上任前,最好先做三件事。
1.跟人力接触时,就要开始了解你所担岗位的贡献要求;
2.跟业务经理确认工作内容及支撑协作关系;
3.跟你的“业务师傅”了解相关的默认要求。
明确了岗位的贡献及其所需的能力支撑,将更有利于确保贡献的达成。
②
清晰人的特长
管理不是改人之短,而是用人所长,这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共识。所以,清晰每个员工的特长对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员工的特长该怎么找?
连环日记主张:应基于员工以往的贡献事件寻找特长,同时,也要参考周围人的评价。
基于重大贡献,通过“成果——特长——应用”的对话逻辑,员工的特长将很快明了。
对于成果记录,很多企业是有KPI、OKR、360测评等数据信息,HR也可以参考进行数据分析梳理,让员工的成果数据活起来,更好的服务于组织。
③
人岗动态匹配
人岗匹配是组织连续高效的基础,这个工作不能仅靠人力把关,也不能只靠业务部门调整,只有两相结合,才能保持人才战略落地的一致性。
连续高效的工作状态不仅是组织发展的需要,更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在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组织的岗位贡献和员工的能力特长也在发生变化,为了保持贡献达成的高效,我们更需要推动人岗的动态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