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所有引用观点均已注明出处,于2018.07.21首发于Miamiaomiaomiao简书账号。
1. 健身消费市场的刚需在哪?
健身相关的消费无非四大块:
!健身服饰
!健身饮食
!健身场地
!健身教育
a. 健身服饰
健身服饰大致可以分为普通穿戴服饰和电子智能穿戴设备。
- 普通穿戴服饰
主流健身服饰品牌Adidas,Nike,Asics,Under Armour等等不多阐述各有千秋各取所需;国内外小众运动时尚品牌的迅速崛起倒是引起了我蛮大的兴趣。尤其是近几年Sport Causual风盛行之后,大小网红纷纷进军时装业,运动时可以穿的衣服再也不用那么“man”那么死板,兼具速干透气良好的伸展性之外还可以,非!常!好!看!
一个胖子走进健身房不稀奇,一个瘦子签了私教课你才要感到害怕!这个杭州的小美女健身之前原本就是有胸有腰的带货模特,当这样一个走在路上本就充满了回头率的Girl开始努力坚持健身。。。你是没有办法挡住她变成有钱Girl的道路的。(绝非广告,萝莉忠粉小小安利一波儿而已,萝莉家衣服在我眼里跟小米一样,“闭着眼睛买也不怕被坑”,因为真的很便宜,而且质量很好很好穿!)
在英国出生有犹太血统的美国裔超模Emily Ratajkski刚刚推出自己的泳装品牌Inamorata,风格复古大胆兼具实穿性,再好看的泳衣不能下水游泳也是耍流氓吧。
澳大利亚健身内衣品牌Lornajane虽然算不上网红品牌,喜欢瑜伽普拉提的童鞋应该对它比较熟悉,主打舒适简约,实穿度极高。
国内设计师品牌Particle Fever配色大胆用料讲究,众多大咖带货;加拿大瑜伽服装品牌Lululemon重点渗透健身瑜伽细分市场在竞争极端激烈的运动服饰市场夺得一席之地。
- 电子智能穿戴设备
从早期随身听,到几年之前大火的超长待机的小米手环计步器,到现在的引入区块链技术的“挖矿手环”,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一直是百家争妍,但是即使是创新风向标苹果的Apple Watch也成为了苹果所有产品里最为鸡肋的类别。
近期我也有看到一些一线城市的健身会所也在自主研发可以与自家团体课程相匹配的可穿戴设备,会员的运动数据(心率,卡路里等等)可以实时的反应在大屏幕上,形成了自己的客户数据库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客户黏性。毕竟,作为“最了解”客户运动能力的人,如果可以利用好数据,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那么会员流失率一定会大幅降低。
b. 健身饮食
You're what you eat.
三分练,七分吃
健康饮食,饮食健康,在中国也是老生常谈,鉴于传统美食高油盐特性,轻食餐饮渐渐在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打开外卖软件就可以轻松的找到各类高纤高蛋白低卡的轻食餐厅选项。
甚至有许多沙拉轻食餐饮品牌就是从健身房里的3平米小空间发展起来的。沙拉密语就是一对爱好健身和具备营养学基础的情侣创建的,把3平米的沙拉吧变成自己健身房的特色,将“吃练结合”落到实处。
其实稍有些健身经验的人都知道,锻炼再刻苦,没有合适的配套餐饮,那都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c. 健身场地
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十九大强调了全民健身与体育强国的概念。
可能大家多少对于欧美发达国家青少年的学校教育情况有些了解,无论是亲眼所见还是道听途说从一些影视作品窥见一斑,都应该能过体会到发达国家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在体能训练上面花费的精力明显高于中国大陆。
几乎所有留学生或者在接触过华裔青少年的童鞋应该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中国大陆的普通青年在少年时代是多么的轻视体能发展,而发达国家的少年又因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于体能的重视多承受了多少心理上的压力。
而现在全世界的审美都在向欧美发达国家靠拢:健康,线条感,有力量,阳光积极的形象,越来越受到审美青睐。
Zheng(政) Ce(策)鼓励,全球审美大同的趋势下,国内健身行业近几年也蓬勃极速发展,除了大型传统商健诸如一兆韦德,威尔士,舒适堡,英派斯,还涌现了一大批专注于为客户降低健身成本,“小而美”的单店体量小,连锁加盟战略合作模式的新型健身房。
乐刻:全国已超过300家门店,首创每月99元/199元/299元,按月支付,不限课次不限使用次数的互联网+健身房,7X24营业,每月300节团操课任选;
SuperMonkey:更为时尚的品牌定位,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不办年卡,按次预约的健身场地(预充值会有一定折扣);
类似还有光猪圈,跑步猫等等诸多小型健身工作室都在争抢健身行业这块大饼巨大的扩产空间。
2. 健身教育
- 2014年10月,我和 @谢奕炜 @柔王丸 在上海深入交流过,我们都认为当下的健身行业,本质是教育,而不是服务,更非销售。
- 对客户来说,他需要的是健身教练三方面的能力:训练经验、技术水平、教学能力。
—— 陈柏龄 引自知乎专栏文章教育与课程:健身行业的另一种可能性
健身科普大咖陈柏龄从人民警察变成健身教育领头者,自我开始对健身感兴趣接触到了他的科普作品,所有的文章我都如饥似渴的拜读过。我佩服赞叹他走出舒适圈的勇气,坚持做自己认定的事情的毅力的同时,对于他怀着极大的耐心写出来的富有逻辑性的科普文章也特别欣赏,经常一篇文章读个四五次,因为深深的共鸣,因为认同他想要做大中国的健身产业面宽的大格局。
之前看到他对于商业健身房里私教变成销售影响教练本身专业水平的提升的观念,本能上赞同;
最近因为在思考健身创业的可行性在周围认识的几个做私人教练里做了个微型调查,虽然样本量特别小,只调查了六名教练(从业时间均超过三年),而且大部分是在商业健身房工作,但是关于自己的“销售任务”却无一表现出不满情绪。即使是感觉到自己对于销售技巧掌握并不到位,也仍然认同教练“身兼两职”的职业状态。
这个情况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时可能也说明中国国内整体的健身行业发展还仍处于极度“婴儿”的时期。虽有少量健身达人拥有了不错的训练水平,一线城市也有许多成功的健身工作室活跃在“健身教育”的前线。
但,绝大部分盈利的健身房仍然是在走商健的模式:预售,预售,预售。开业前预售会员卡,开业后预售高级团课课时,预售一对一私教课时。(预售模式往往造成前端的服务过剩,后续服务的匮乏——没给钱之前 你 是 大 爷,给了钱 我 是 你 大 爷 ,客户流失严重)不但健身消费者绝大多数还是初学者小白,就连教练群体也大都是初出茅庐的“学生”。
而小而美健身工作室侧重点在于团体课程,一对一私教课虽然有但无法成为利润主要来源——因为降低单位面积成本的需求,且为了争取到不愿意花大量现金预购私教课的有健身需求的中间人群(商健购买私教课费用高昂通常过万,而小健身工作室允许单次付费大大降低了健身入门门槛),
对于这样的市场状况,客户需要被“教育”,教练本身也需要被“教育”,整个专业市场水平评价标准模糊不清;商健主要侧重在预售,工作室则主要侧重在提升“坪效”,迅速扩张门店,似乎专业水平真的成了无人问津的无法迅速变现的东西。
3. Everything is about the LOOK
立志成为有颜值的实力派。
在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仅仅有干货已经不能有力的吸引消费者。
吸引消费者,吸引资本这件事渐渐变得和健身本身一样: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不断汲取营养(学习进步),还要有智慧的“穿搭”(产品设计),最终成为有颜值的实力派——颜值用来吸引外貌协会的消费者,而实力则是提升客户黏性留住客户的关键。
如果未来我要走健身创业这条路,我应该会考虑将健身四大刚需结合起来去做,为客户提供具性价的运动衣着,实用的健身场地,有针对性的健身餐食,靠谱的健身教育,把健身房变成综合性的Time-killing场地。(但素!又变成了超级重资本的项目!世界上所有的病都是穷病!啊魂淡!)
就像之前研究整个奶茶产业发现的那个奶茶届的爱马仕——芭依珊奶茶(813奶茶)一样,把奶茶店变成综合性的休闲娱乐场所,来到这里,可以聊天,遛娃,夹娃娃,打游戏,聊天,上网工作等等。
之前提到我自己做的微型小调查,有几个人不约而同提到了“格局”这个词,这可能是天下所有的员工对于老板的期望吧!
虽然现在一切都还只是谈兵于纸上,先把格局定大一点,梦想还是要有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