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之桥:
同里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内街巷逶迤,
河道纵横,
因而留下了众多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
这些古桥在岁月的风雨中高高地挺立着,
成为我们了解同里的一本耐读的书。
同里古镇因水而灵,
水因桥而活,桥因水而顺。
众多的河流,使同里成为桥的王国,
桥的博物馆。
十五条河,四十九座桥,
河不同形,桥不同样,
桥上叠桥,桥中套桥,
或林荫掩蔽,两岸葱茏;
或平街凸起,玉雕粉砌。
高高低低,大大小小,
长长短短的桥,如弯月卧波,
蜿蜒曲折互联互通,成为水乡独特风景。
桥也将同里的各个角落连接起来,
形成了一个整体,方便了同里人的出行,
方便了文化传播和商品流通。
有驰名中外的古三桥 ——
(1913年建的)太平桥、
(1987年重建)吉利桥、
(1470年始建,1704年重建)长庆桥;
思本桥(1253年)、
富观桥(1353年)、
普安桥(1369年) 、
泰来桥(1746年)、
中元桥(1755年)、
乌金桥(1811年)、
永寿桥(1879年重建)、
大兴桥(1913年)、
独步桥、升平桥(1997年重建)。
在古镇,桥龄最长的也是最古老的桥,
要数思本桥了。它建于南宋,
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风雨侵袭,
饱经风霜,至今仍岿然不动,
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桥港上。
而同里最小的桥
该是坐落在环翠山庄荷花池上的独步桥。
此桥桥面总长不满五尺,宽不过三尺,
两人相遇需侧身而过,单孔拱桥,
小巧玲珑,堪称一绝。
同里历史上出过很多进士举人,
而最能反映同里人勤奋好学的桥,
则莫过于普安桥。普安桥又称小东溪桥,
初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
在其西侧石壁上刻着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
上联是“一泓月色含规影”,
下联为“两岸书声接榜歌”。
镇上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古桥是富观桥。
在此桥的龙门石上,
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鱼化石"石雕。
传说这条鲤鱼在三月桃花水发的时候,
乘风破浪奋力跳跃,
想跳过龙门脱去凡胎而进入仙界,
可就在它奋力跃出水面的时候,
桥上走来一为如花似玉的姑娘,
鲤鱼凡心一动,
结果已跳过龙门的头部变成了龙头,
而龙门外的半身仍旧保留了鱼身。
乌金桥坐落在镇西北郊,
是当年苏州到同里的必经之路,
也是古镇的重要入口。
中元桥又称赌气桥,是一座梁式三孔石桥。
同里的桥以三桥
(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最有代表性。
同里人有过三桥的习俗,
取其消灾解难、幸福吉祥之意。
太平桥和吉利桥均是乾隆十二年,
同里人范景烈等重建的。
前者属梁式桥,小巧精致;
后者属半月行拱桥,
处太平桥与长庆桥之间。
长庆桥俗名谢家桥,又称广利桥,
是明代同里人陈镛、谢忱改建的。
镇西北角还有一座如青龙跃起、
气势不凡的古桥叫渡船桥。
桥的南侧刻有这样一幅对联:
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
北侧的对联是:
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同里古镇的这些桥,
从古至今依然发挥着它们的价值,
任往来纷纷,却有条不紊,
繁而不游,丽而不虚,
只充满了笃定与踏实,
让人觉得欣慰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