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新金融的不断完备都在告诉我们,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互联网+”时代正在过去,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来临。家装行业作为一个市场规模庞大的行业,它的发展自然与互联网通常产生了很多联系。平台型家装平台与垂直型家装平台的出现就是这种联系的最为突出的表现。
在互联网的红利逐步退潮的情况下,家装行业在保留互联网时代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同样开始了新的变革,试图通过新的方式、新的模式来改变在互联网时代无法改变的东西,从而将人们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然而,家装行业冗长的产业链、繁杂的参与者、根深蒂固的行业环境都在告诉我们,面对新的环境,家装行业似乎要面对更多的挑战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嬗变,最终才能真正实现满足用户需求,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行业痛点仍在,互联网家装势在必行
尽管互联网技术将家装行业的原有产业链进行了缩短,实现了家装公司与用户的直接对接,但是由于家装公司提供的服务与用户需求的脱节最终让这场变革始终都不能尽如人意。而困扰着行业各方的痛点依然存在则在告诉我们,互联网家装的改革势在必行。
供给端与需求端无法实现真正对接。家装行业的最为直接的供给端应该是一线的装修工人,而需求端则是装修业主。然而,在实际装修的过程中,对接业主的通常并不是一线的装修工人,而是以设计师、项目经理为代表的家装公司。然后,再由设计师、项目经理将信息同步给一线的施工工人,这种沟通方式无疑将会造成信息的流失,最终无法将业主的真正需求较为直接地传递给一线施工工人,最终让很多施工出现走偏的情况,业主装修痛点依然存在。
从装修材料来看,家装行业当中的建材并不是直接从建材生产厂家进入到业主手中的,而是经过建材经销商、装修公司等中间环节之后再进入到业主手中抑或是装修现场的。这种装修建材的供应方式无疑将会增加营销成本、物流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诸多方面的成本,最终让这些建材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真实价值本身。最终,让业主在装修过程当中的付出的成本远远超出的其真实的成本,最终让业主的装修成本较高。
尽管在互联网家装时代,我们通过将一线操作工人、建材生产厂商等家装行业的相关元素全部都汇聚到一个平台上面,从而实现了这些元素与业主之间的无缝对接,但是由于这些元素本身对于装修公司的依附关系较强,依然无法真正实现各种服务的自由流通,从而让家装行业依然面临着诸多“中间壁垒”。
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的矛盾仍旧无法调和。其实,互联网家装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期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将家装环节实现标准化的整理从而实现效率提升的目的,而互联网技术对于其他行业改造上的成功实践更是让我们有理由确信,在家装行业,互联网技术依然会存在通常的效果。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互联网家装平台试图在将家装行业很多原本并不规范的流程和环节进行标准化的处理来提升家装效率,但是由于有些标准在执行的过程当中遭遇到了技术壁垒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最终不得不搁浅。比如,我们试图通过将家装设计方案进行产品化的处理,只是给用户不同的产品包让用户去选择,但是有些用户的需求并不是这些产品包里面的,这就造成了用户的流失和浪费,另外,即使用户选择了某个产品包,但是用户在后期通常会通过加项来实现个性化的需求。前期的产品化处理让装修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后期的加项环节却又陷入了传统家装的陷阱之中。
互联网家装所主打的整合和规范流程与环节以提升家装效率的初衷在装修业主不断出现的装修个性化需求面前遭遇到了困境。从家装行业方面来看,这样的整合的确提升了家装行业的运行效率,让原本低效的家装行业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如果从装修业主来看,这些改变其实并不具备太多意义,因为装修业主最终追求的依然是装修的实际效果,如果装修业主实际的装修效果无法满足,那么他们的痛点依然没有得到消减,新的痛点通常还会产生,最终让互联网家装成为一个“尴尬词”。
用户需求与一线工人无法实现同步提升。家装行业其实就是一个服务提供与需求满足的关系,如果能够实现需求方与供给端的同步提升,便能够实现两者的和谐同步发展。而实际情况却是用户需求在不断提升,但是一线工人的素质却并没有用户端提升的速度快,最终导致了用户需求与一线工人无法实现同步提升的情况。
这种问题的存在最终导致了用户痛点依然存在,互联网家装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来改造家装行业的做法并不能奏效。其实,互联网家装的很多好的改进对于家装行业来讲都是突破性,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改进的方案缺少一线操作工人的配合,最终只能变成一个美好愿景,而并没有真正获得落地。
以互联网家装对于施工过程当中的野蛮施工、不科学施工为例,很多互联网家装公司会通过将现场监控与APP相互打通来实现业主实时在线观看装修施工的过程。但是,由于很多施工工人并不了解这样对于他自己的影响,抑或是给予他们的奖励不够,最终导致很多施工工人在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并不会严格按照要求及时上传监控画面,最终让这样一个好的创意成为一个摆设。一线工人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的野蛮施工,不科学施工的现象依然存在。
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与一线工人素质的提升无法实现完美统一最终让互联网家装的痛点依然存在。而由此所导致的装修最终效果与业主需求严重脱节最终让互联网家装必须进行新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这样一种状态。
剜出痛点,互联网家装新变革蓄势待发
互联网家装的行业痛点依然存在最终让我们确信,它的未来发展依然有着无限可能。而这种可能性就是如何处理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关系,通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家装行业改头换面的发展,用户的痛点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以供给端改革为前提,以需求为主要方向,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互联网家装时代的改革尽管同样是从供给端发力进行的,但是这种改革有着很多的盲目性,并没有与需求端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最终导致了很多供给仅仅只是盲目供给,而无法真正与需求实现统一。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供给端的供给,这样才能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
以互联网家装时代的云设计为例,很多家装公司会通过将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整理和统一,筛选出大多数业主都喜欢的装修风格,然后通过对这些风格进行设计来实现设计效率的提升。这么做的确让设计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业主的需求并不是这样的。业主所需要的是真正适合自己的装修风格,而不是通过整合形成的一个“最大公约数”。
未来,我们能够通过对业主个人的喜好、行为习惯进行一个较为完备的分析,整理出业主真正的需求,然后再将这些需求进行满足从而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统一。这其实与互联网家装时代是一个相反的操作过程。在互联网家装时代,我们是将所有的需求全部都整合到一起,然后寻找这些需求当中的共同点,通过满足这些共同点的需求来提升家装行业的效率。而进入到后互联网家装时代,我们则是通过满足一个又一个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来实现整个行业效率提升的目的。
这样一个思路在互联网家装时代有些不可思议,而在未来的后互联网家装时代则完全能够实现。因为我们可以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进行相对较为成熟的应用,这些应用能够实现千人千面,而智能机器人等新科技的应用则能够将一些需要标准化的环节进行标准化处理,一些个性化的流程再借助人工进行满足即可完成。因此,后互联网家装时代必须以供给端为前提,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主要方向,通过这样才能实现互联网家装的真正消减。
以个性化为前提的标准化让效率与需求能够实现完美统一。互联网家装之所以依然存在诸多痛点和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标准化是“一刀切”,而且无法真正实现真正效率的提升。进入到后互联网家装时代后,我们能够在个性化的前提下进行标准化,这样才能实现效率与需求的完美统一。
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后,我们能够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获得用户需求的基本画像,对于一些标准化的需求能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整理。另外,我们可以对家装行业的一些供应链进行优化,以往我们厂家的生产可能仅仅是凭借自我对于市场的判断来做出的。随着后期进入到一个产品相对较为丰富的时代,生产厂家可能更加关注的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下的标准化需求。
这需要我们结合用户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一个整合,通过计算这些需求和方案当中共通的东西来找到标准化的点,最后通过个性化的处理再将用户的需求进行最终满足。
一线工人的产业化不可避免。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一线施工工人与用户需求的提升是不一致的。如果想要实现一线施工工人与用户需求提升的相辅相成就必须将一线施工工人进行产业化。通过将一线施工工人进行产业化不仅能够实现对一线工人的制约,而且能够实现集中管理、培训、晋升,最终让一线工人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
互联网家装时代真正欠缺的正是将一线工人产业化的东西。可能有人会说,一些家装公司通过建立自己的培训学校培训一线工人将他们的施工标准进行了培训,但是这些并不能够这种产业化并不能够真正对一线工人进行制约或者提升。
这里所说的产业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将一线工人进行统一的培训,而且将一线工人纳入到了整合人才体系当中,一线施工工人与家装公司抑或是业主的合作不再是一次性的,而且一线工人的施工效果不再是不对自己有任何影响的。一线工人的产业化是真正将工人看做了决定家装行业最终效果的主要力量,而且将一线工人的薪酬、晋升等诸多方面与装修效果联系在了一起。这样一线工人通过培训能够不断跟上用户需求的潮流,另外通过将装修效果与一线工人的薪酬、培训、晋升等诸多利益相关方联系在一起,最终倒逼他们不得不进行自我提升,从而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互联网家装的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已经不可避免,而对于行业痛点的真正解决必须从供给侧、个性化前提下的标准、一线工人的产业化着手解决才行。互联网家装并不是已经偃旗息鼓,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所带给人们的改变以及模式的更新与拓展或许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想象。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媒体人,专栏作者。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全网覆盖粉丝数破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