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商释•八佾篇第三﹝一三﹞
【原文】
王孙贾问曰﹝一﹞:“与其媚于奥﹝二﹞,宁媚于灶﹝三﹞。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四﹞。”
【注释】
﹝一﹞王孙贾:卫国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
﹝二﹞媚:谄媚、巴结、奉承。 奥: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 古时尊长居西南,故奥神的地位高于灶神。
﹝三﹞灶:其本意为灶,用来煮食或烧水。中国从夏朝就开始了尊奉灶神,成为“灶君”,为“无祀之一”,亦今天老百姓所言之“灶王爷”。民俗,每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三,少纸马,供奉饴糖等祭物,宋灶神上天言事,谓之“送灶”。腊月三十再迎回来。灶神的地位尽管比较低,但可以上天向玉帝“奏本”,从而决定人间祸福,故有“宁媚于灶”之说。
﹝四﹞祷:祈祷。
【释义】
王孙贾问孔子:“与其恭敬奥神,不如恭敬灶神,这话怎么解释?”孔子说:“不是那样的。如果得罪了上天的话,向谁祈祷都是没有用的。”
【商释】
不论是什么宗教,只要到了中国就变了味,并最终形成一个儒释道为一体的中国式杂教。有人说中国宗教和外国宗教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人家西方人每到教堂咏经的时候,他们是真诚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而我们的宗教就不一样了。人们信仰某个宗教的目的是明确的。你比如说,人们在给佛烧香的时候,都会这样说:只有你老人家让我早得贵子或保我发家致富,我就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那意思就是,如果你不满足我的条件,您就在这儿喝西北风吧!
看来这个香是不能白烧的。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事情。许多老板在经营过程中特别迷信。动辄求神问卜,打卦算命。盖个房子要找人看风水,装饰一下办公室也得找人看看。总之就是一个目的,求神灵保佑自己发财或免灾之类的好事多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做着许多违反法律或道德的事情。也许这些老板干了某些违法逆德之事后,内心深处多有不安,为了寻求心理平衡,他们就热衷于占卜算命。其实这些老板非常清楚,自己干了那么多违法逆德的事情,神也好,佛也好,谁都保佑不了他们。他们之所以求神问卜,一则欺骗自己,捐献几个不义之财,暂且平衡一下内心的噪动。二则是欺骗别人,让别人觉得他们好象通道信佛,似乎是很善良的人一样。
俗话所言,少饮欺心酒,休贪不义财,福从慈善得,祸因巧奸来。也就是说,平时多做善事,在家孝敬父母,少干有违道德法律的事情,谁都不用求。而若是经常做出违法逆德的事情,就是烧多少香,叩多少头也是无用的,即孔子所说的“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中国童学启蒙读物《名贤集》中开篇即讲“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即言,一个人只知道做好事,能没有好的前程吗?这和孔子所说的“仁者无忧”的道理是一样的。
洛阳广化寺的大门有副对联,抄录于此,送给老板们:
意隐邪恶,任你烧香无点益;
心怀正大,见我不拜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