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店的故事(1)

北京的夜


写在故事前面的话:

我无意于窥探别人的生活,我也没有权利去评判别人的生活,我只是存在于别人生活里的过客和看客。

这些平常人家的故事里,一定会或多或少的有你我他的影子在,不必恼怒,也无需对号入座,这只是跃然纸上的一番荒唐话,做最好的自己,过自己的日子,碍不着谁,仅此而已。

北京今夜有雨,何不备一杯香茗,听听我这里的人生百态。

一、执着

这是一个北京千千万万个小区里的一个,小区建于1995年,算是个有点破旧的小区了,就在小区刚进大门的那里,有一个东西向的自行车棚,车棚的西面,搭建了两个类似简易房的那种屋子,与其说是搭建的,倒不如说它算做与自行车棚就是一体的,所以,这绝对不是违建,当周边的搭建房挨个都被拆掉之后,它还依然存在着,可见,它有它存在的价值在。

两个屋子都是长条型的,一边略敞亮,开了一家小超市,通着自行车棚,开超市和看车棚两不耽误。

而挨着的这一小条,本也没多大地方了,开了一个小菜店,菜店虽小,但也前面卖菜,后面住人,本来就巴掌大的地方,可想而知后面住人的地方有多小了,卖菜和居住的地方就用一条门帘作为分界。

屋外一片乾坤,而屋内是自有乾坤,里面靠东头放了一张高低床,已然占了大部分的地方了,紧挨着床放了一个小柜子,上面架了一台小电视,再过来就是放菜板的操作台和洗水池了,而做饭要用的电磁炉,就在小门帘的后面用了,用时拿出,不用了收起。

本来地方就小,一炒菜就是满屋飘香,但也油烟味十足,好的地方是可以边炒菜边看电视了,不好的是,巴掌大的地方居住着一家三口人,这里是卧室,客厅兼厨房。

菜店最早叫老杨蔬菜店,我搬来的时候就有了,到现任老板算是换了两任主人了,现在的店主姓什么,我一直也搞不清楚,只知道,我在这里的五年里,他们一直都在。

小店老板是个挺好的人,经常乐呵呵的,每天天蒙蒙亮就出发去上菜了,他家的菜总是特新鲜,后来老板开拓思路,又进了一些干货,还采买了水果,周围又都是稳定的客源,小区里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间久了也都熟络了,怕麻烦不怕麻烦的,也不去就近的早市买菜买水果了,一般都从他这里顺路买点。

渐渐熟悉了,我们也就开始八卦起来,老板是安徽人,老板娘和他是同乡,老板娘一般不怎么爱说话,但说起话来快人快语的,说起他们为什么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个中缘由也不是具体能说清的,但唯一知道的,他们是为了躲避计划生育,远走他乡的。

现在住着的是三个人,老板,老板娘和老板家的二女儿,也才刚刚两岁多一点,老大据说也是个女孩,在安徽老家由奶奶带着,也算是留守儿童了。

就在前年快入冬的时候,我有一次来买菜,正好是黄昏时分了,天黑的早,小区里也没多少人了,夫妻俩似乎是吵架了,我正挑拣菜的过程里,听到了那扇门帘的后面,摔碎东西的声音,还有老板娘用家乡话咒骂的声音。

我不解的看看老板,他只是干笑着,说“没事,没事。”

当天气渐渐暖和起来,老板娘的肚子也渐渐鼓起了,第三个了,生了两个女儿之后的第三个孩子又开始被孕育了。

终于明白当时为什么会有争吵的那一幕了,女人并不想沦为生孩子的机器,但终究抵不过命运的安排。

我问老板:“已经两个孩子了,还生啊!”

他憨厚的笑笑:“没办法,如果不生个男孩回去,村里的人都嘲笑你,说你绝后,说你没本事,连个儿子都没有,况且我家还是几代单传。”

我吃惊于已经是这个年代了,居然还会有人会因为生儿生女而去议论别人,但也可能是我根本就不了解那些乡亲们的想法,我们的思想和观念本就是不同的。

可看他们如此跋山涉水,只为躲避村子里的异样眼光,若生不出个儿子来,果然就没法回去在众人面前抬头了。

两三个月前的一天早晨,老板居然破天荒的没在店里,老板娘也没在,要知道他家从来都是小区里最勤快的那家,风雨无阻的开门营业啊。

听隔壁的人说,老板娘头天晚上肚子疼,估计是要生了,我也开始跟着有点紧张了,突然很好奇,到底会不会是个男宝宝。

小菜店歇业了几天,老板和老板娘回来了,那个两岁的小女孩也还在跟前,老家似乎还来了人,帘子后面还有婴儿的哭声。

买菜的功夫,我突然很想问,到底是男是女?终也不好意思追问。

这时,旁边有个六十多岁的大姐来买菜,问他“生了吧?男孩女孩啊?”

我的心突然被揪起,提到了嗓子眼,就等着那个答案了。

但我看到了老板尴尬的笑,他用力的干搓着自己的手,“女孩!”

“啊,又是个女孩啊,女孩好,知道疼人,都说女儿是小棉袄,你是三件小棉袄,不错,不错,你没想再生一个,凑够……”

还不等大姐把话说话,他搭腔了“凑够一桌麻将是吧!”

我一个哆嗦,赶紧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好像是刚满一个月之后吧,那个婴儿随着老家来的人,一起回去了,只在这里匆匆一月,又回到她留守儿童的行列里去了,不被父母疼爱的孩子,该是何等的可怜。

小菜店又恢复了他们一家三口的日常,二女儿被送去了幼儿园,而老板娘又开始了她帮衬的生活。

老板娘的脸上已看不出任何的波澜来,估计既然是宿命使然,已不想去深究这苦难的根源,更无力去抗争这现实的生活。

执着,往往是很多人向前的动力,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信仰,但什么样的执着,让他们背井离乡?

记得好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小品《超生游击队》,那时只作为笑料哈哈一笑,没想到,就在我的眼前,却就有这这样的人。

我突然很怕去回想店主与大姐当时的对话,如今去买菜也总是匆匆买完就走,不敢多加逗留。

我还能记得当时店主的语调和怒怼的表情“凑够一桌麻将!”

我只希望一份执着就此打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