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沉默是金”,在那个年代,沉默的大多数,是为了防止清浊合流,以至于有同流合污之嫌。说白了,是为了自保,一切矛盾的由来,无不是浮于言表的“真话”和言不由衷。于那个时代,文化人不多,书也读的少,不善言辞的人为了防止说错话引祸上身而选择沉默。当然,沉默的背后更深层的意义是一些人对慌乱时代无声的反抗,和对人格自尊底线作出最后地一丝保留。
风云变化数载,世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大到世纪更迭,小到人生起伏,曾经的金科玉律,一次一次被后人推翻,重整了世界规则和风向。虽说变化的本身就是变化,可我们人类变化这么久也还是人,这就不得不佩服人类基因的强大。我们基因里或多或少也有代代祖先那个时代留下的印记。看过《百年孤独》的就会知道,此书描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挣扎与命运,而且代代相传的神似性格,决定了如出一辙的命运。
也许是祖上有受过“沉默是金”思想的熏陶,我所熟知的父母辈,也是沉默的一代。然而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沉默似乎被贴上了“不善言辞”、“闷葫芦”、“高冷不友好”、“老实”等标签。带有沉默基因的我虽了解世界需要用改变来应对变化,可基因的突变远不及世界变化之速。想改变而又无力改变的痛苦深深困扰着我。
困于斯,伤于斯,无力改变于斯。外人观乎,庸人自扰也。一切纠结的源头,都是纠结于纠结本身。我的犹豫不决,沉默前的思前想后也没想出个柳暗花明的明道来,干脆就沉默着把话闷死在肚子里,想着对方肯定会知道我在想什么。然后沉默着,沉默着发呆,沉默着“无语”,沉默着自我沉默。有时我在想:我在沉默着什么呢?是希望对方打破沉默?是双方心知肚明的事,说了反而显得多此一举?抑或是为了掩盖我嘴笨话真的无知?基于这几点,或多或少都有点。而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因为我习惯了沉默。习惯真是个可怕的东西,说它可怕是因为一直以错误的方式进行某种行为并无力改变。虽不能以偏概全,但我知道,沉默不再是金。
沉默,他人感受不到你的善意与友好;沉默,你也了解不到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于是乎,生出一堵墙,隔出围城两界,城里面的我想出去,城外面的人想进来,仅一道门的事,而我却丢了钥匙上了锁。也许城外的人在咬牙切齿怨你不开门,更多的是离你远去,一个自我封锁,且主动权在我的人,选择离开是必然。看着离去的背影,我没有挽留,而是看着离去,继续沉默,沉默到痛苦,享受着自虐。
“只是,我还没有准备好”,我解释着我的沉默。但我需要准备什么呢?准备怎么为以前的我洗脱,再铺垫着未来如何洒脱?当然也在想着该怎么说话和说什么话好。因为我突然沉默过后,说出太真而不经修饰的话,落得对方一脸尴尬再吐我一身血——也许,这才是我沉默的大部分原因。害怕别人笑话,害怕别人误解,害怕伤害别人,害怕害怕本身。
黑暗的夜我在摸索,寻找心的锁,城外再黑,也怎么会黑过这围城里带锁的黑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