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甚至我觉得《芙蓉女儿诔》可以直接当做是祭奠黛玉的文字,因为这篇诔文的质量之高、情感之浓,在全书中可算是精品中的精品,已经超越了我觉得该写给一个丫鬟的程度。黛玉最后出现和宝玉对话的内容,也更令人怀疑这篇到底是写给谁的。
而梦游太虚幻境的内容,包括很多前面的内容,很可能都是后来加进去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时候觉得书中人物的年龄忽大忽小,时间线也有点混乱,这大概是作者没来得及完善所有bug,或者故意留下许多破绽去让我们思考。
永远不要低估能写《红楼梦》这样巨著的作者的智商,他不会把一本书写到这样的程度、改了这么多次却连人物年龄和时间线都闹不清。而且正常来说,小说作者是不喜欢提早让读者知道后面太多事的,这样会降低书的悬念和趣味,在书的开篇不多久就暗示主要人物结局与命运的小说,古今中外恐怕也没有第二本。
大家可以想想看,去掉梦游太虚的整个情节,对全书的完整性有没有影响呢?我可以说没有,虽然艺术性和结构的巧妙方面会有很大影响,但它的存在更大的意义是:如果没有这一回,《红楼梦》的结局比现在还更令人无法看清,你根本确定不了全书最后的走向。
我还大胆地进一步推测,甄士隐和贾雨村在前面的剧情、包括《好了歌》都可能是后来构思加上的,而最后这两个人应该还会见面的。
因为有时候我觉得,这本书目前这种巧妙的、独一无二的、层层包裹的框架结构、叙述方式,除开可能是作者的天才构想外,也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后期形成的,就像是在核心的贾府和甄府故事上先套了一层外衣(甄家和贾雨村的故事),然后又披了一件斗篷(石头的前世故事,以及石头最后必然还会回到大荒山)。
它们有两个看似互相矛盾的功能:既使故事更扑朔迷离、耐人寻味,又使大家似乎多了个探究结局的思路和线索,其实我想它们都是为了让人更深地去思考此书背后的深意、升华全书主题存在的。
所以大家还相信作者构思到这种地步都没有写完吗?还会相信它就是写一个家族之败落吗?
反正我是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