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妈妈》读后感

虽然是独生女,但李雪觉得自己是一个人长大的,这辈子孤独至极。她不断问自己:当彷徨无助的时候,谁为我解惑?我的头脑;当我被欺负的时候,谁帮助我面对?我的头脑;当我感觉到痛苦受伤的时候,谁安抚了我?还是我的头脑……

看到武志红老师文中的这段文字,我好想哭好想哭,但好像眼泪已经习惯了不往外流,这是我学习心理学以来第一次不一样的感觉。

内心平静,情绪稳定,不为外界所左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我,追求内心深处的纯净,享受一个人学习的孤独,没有害怕,没有恐惧,我很喜欢很喜欢这种状态。

但是,今天,情绪的高低起伏,久违的想流泪的感觉,让我陌生,让我恐慌,原以为的成长让我心生怀疑,原来引以为傲的高贵品质,像一记闷棒敲在我头上,震痛了我以为坚强的内心。

以前的我特别喜欢热闹,喜欢往人群里钻,喜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玩得最嗨的那个一定是我,笑得最灿烂的一定是我,我敢爱敢恨,我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宣布我的孤独。我知道我的孤独,知道我的痛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更多的用头脑来分析自己,包括我的孤独、我的痛苦,我越来越喜欢用头脑帮助自己冷静的解决一切问题,我变得越来越成熟、稳重,我以为那是因为岁月的成长;当我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时候,我无数次在傲娇和窃喜中告诉自己,内心的修炼让你活得充足和富有,喧嚣的世界与我无关,我看不透,我不进入,我喜欢这样子。哎…原来我活在了“头脑妈妈”的世界里。

看看课程是怎么讲的?

形成了依恋的人有真实的妈妈,而没有形成依恋还陷在自恋中的人,在相当程度上,头脑是他的妈妈,是通过充分发展自己的头脑来面对孤独带来的恐怖。
当我们过度使用头脑时,会有双重好处:一是因为可以认识和分析外界刺激,所以掌控感增加了;二是因为在相当程度上切断了和身体与情绪的链接,所以内在痛苦减轻了。
当我们的自体中包含着身体,甚至是以身体感受和情绪为核心时,自体就会敏感而反应迅速;当我们的自体中主要就是头脑时,会导致迟钝以及追求所谓纯净。
肉身会有疼痛,也会有欢乐。肉身和真实世界的丰富接触中,一个睡着的人会醒来,一个醒着的人会活得更丰盛。当沉浸在头脑的抽象世界中时,这些就都不会有。

好像说的都是我。看完武志红老师今天的文章后,我什么都不想干,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包括写读书笔记,一个人闷了好久,才躺在沙发上写下这些文字。而不是在书桌前用键盘敲出来。第一次如此。

写着写着,突然发现,我现在就是一个有情绪的人啊!说明我的身体也没完全的死寂!看来,灵魂也在复苏当中嘛!我难道不应该开心吗?

呵呵……刚开始想哭的我,又笑了!哈哈…是武志红老师让人疯了,还是心理学让人着魔了呀?纠结的人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