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葭州寒雪
我们学习,就是基于建立模型而言的。学习可以是以下的模型:
所有的学习都是建设大脑皮层
大多数的学习不过是阅读说明书而已。
所有的学习其实都属于同一个学科---语文。
所有的科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人工语言”的学习;
所有的学习其实都是符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所有的学习其实都是在建立、强化、巩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所有的学习都是在组建知识网络;
......
人们在学习当中,最划算的“超额学习”就是“学习更多的自然语言”。我们平时的阅读与写作,就是不断增强自己的自然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所有的学习都是求学、练习、应用和创造构成的。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陈规陋习随处可见。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有那样的想法,为什么错误模型如此强大,足以形成了深灰网络,人们一直地认为事情就应该是那样子的?
错误模型强大的原因,一是不能知己体验后果;二是,相反的证据容易被忽视。这就使得错误模型逐渐变强大。我们能看到视频中传播的就是非常常见的一些东西,容易被人们忽视一些后果和相反证据容易被忽视。
人们常说:
如果你不读书,你的价值观就只能是由你的亲戚朋友来决定。
我们如果不加强自己的大脑皮层的建设,就会被社会形成的社会网络所内化,你也会被社会的陈规陋习所感染,逐渐走向趋同。
我们的教育有九年义务教育,高中的三年,大学的4年本科,总共需要受教育的时间是16年。慢慢的大部分人都不喜欢阅读,甚至完全不阅读。
“微信读书”app中的阅读量超过百万的大都是虚构类小说,真正非虚构的书阅读量并不理想。
掌握了识字,老师和学习的角色就是学生要预习,老师进行总结。“学生要预习”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但是这一部分慢慢被公立学校教没了,绝大多数学习都“拒绝预习”, 这真的是一种悲剧。不预习的学生,老师真的没法讲课。
最后,预习这一环节被抹杀,因为无效果,学生的学习时间就被拉长。久而久之,所有人都失去了自己拿碗筷的能力,甚至自己拿碗筷的意愿都消失了。
长此以往,学习任务设置成没必要的延缓,学习上的相互矛盾的纪律,都让聪明的学生出现了懈怠,好奇心没有了,自驱力没有了,决策和担当也就消失了。学习本是学生先预习清楚,上课才是答疑解惑的过程。现在时老师硬讲,学生硬听,战线非常长久。
考试成了主旋律,考试只要及格,“够用即可”这样的理念猖獗,攀比和对比成灾。这样大部分学生就成为了固守型人格,只是担心自己会犯错,而非成长型人格,不和自己纵向比较,失去了长期的观念。
学习能力的抹杀,慢慢教废了我们的孩子,甚至老师吧自己的孩子都教废,粗暴野蛮的方式,让孩子不断地和被人家孩子一较高下。
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颓废趋势呢?
父母首先要把自己重新变成一种学习机器,通过“学习--练习--应用--创造”;
自己和孩子这一辈子,自己是自己的老师,孩子是自己的老师,其他人都是助手;
家庭是最佳的学习环境。
学校的作用就是让孩子去社交,让他们去和自己喜欢喝不喜欢的人一起交往,学习就是在家里完成的。父母稍稍改变自己就可以把家变成最佳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