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是一件大事。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在准备过年的轰轰烈烈中度过。
过年要干干净净的。
年末除旧迎新。妈妈是从打扫家开始的。平常就爱干净的妈妈,这回更是不放过角角落落。所有的抽屉,柜子里的东西全部要翻出来,收拾整理,擦抹。扔的扔留的留。所有的家具都移出原来放的地方。打扫拖过了,再移回去。或者再换换摆放的位置。
现在说来就这么两句话。可那时候这种打扫下来,我们全家人都成了灰头土脸。记得那时候妈妈会拿个围巾什么的围在头上。我们好像也会戴个帽子什么的防灰。而且一天都顾不上吃饭的样子。
现在看来,这可真是最彻底的年终复盘。从天不亮到天黑,房子,东西是干净清爽了,我们却土蒙蒙了。
从床上撤下来的床单被罩窗帘,桌布各种盖的东西,统统被扔在地上。一顿大洗。冷冷湿湿的,家里搭都搭不下了。
同时我们姐弟仨被安排去擦玻璃,擦门,擦桌子。擦啊擦,擦过之后还真是亮了。
过年要准备好吃好喝的。
过年置办年货,其中重要的就是水果花生瓜子糖块。根本没有现在那么多种坚果,零食的。可我们却都满足的不行,觉得有好多好吃的。桌子上一袋又一袋满满的,觉得好富有啊。
除了这些,妈妈还会忙活厨房里的各种食物的准备。我们也被拉着干活,因为实在工程巨大。不过好像也帮不了个啥,眼前还是妈妈忙碌的身影,来来回回的。
蒸馒头,大概蒸一天。好像是二十七蒸,叫做争气。各种花馍枣馍,登高。那时候最喜欢拿刀划来划去,就划出来花馍。还有兔子,蛇,叫做蛇盘兔。现在想想妈妈每次都能蒸到很晚,肯定很累了。我们却只觉得好玩。该睡早早就睡了。
炸菜,煮肉,剁饺子馅,煮大骨头……
现在还记得我们仨围着那个大铁锅,每人一个大骨头,啃得那个香啊。妈妈说,吸一吸,吸一吸。还真是,入口的是浸过骨头的骨香。还有让人稀罕的骨髓。爸妈舍不得吃,都给我们。这种啃大骨头的场景深深印在脑海里。冒着热气的锅,香气扑鼻。那是最纯粹的肉香了。幸福从这里弥漫。
过年就要美美的。
妈妈会带我们提前理发。她也算好时间去烫个头发。好让过年美美的。
每年一次的全家福,留下的是爸爸妈妈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都穿着新衣服,新鞋子。我和妹妹带着新头花,弟弟拿着新枪,都笑眯眯地。一年又一年,我们开心,爸妈开心。
慢慢的慢慢的,我们才知道,我们开心是因为过年啥都是新的。爸妈开心,只因为我们开心。我们的轻松都是因为爸妈的负重。
过年不仅人要美,住的也要美,也要喜庆。
我印象深的是大点儿的时候,我和妹妹每年一起去买对联,窗花,鞭炮。在家附近的街上马路两边已经摆满了各种小摊。用绳线把对联高高的挂起来。还有当场写毛笔字的。我们就挑了寓意好的买回去。现在有时候我会留意到贴出来的对联,感觉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有些感觉白话很寡。估计像我一样看的人也不多。
三十下午妈妈打好浆糊,爸爸和弟弟一起贴春联,我和妹妹就跑来跑去,递对联,递苕帚。高高的对联贴好,最后一步就是用长长的苕帚顺一下。
满院子,家里都打扮好了,红色亮闪闪的。我们看着都不由得愉快起来。
三十晚上,终于忙活有了结果。全家人一起吃饺子。爸爸妈妈说饺子里有包了硬币的,是象征着福气的饺子。谁吃到就意味着新年运气会很好。我们仨总是运气很好。妈妈说家里小孩有福气,全家人就都有福气。爸爸煮饺子,就会说这个有啊,那个有啊的。现在我感觉我们吃的不是饺子,而是那份福气。
晚饭后,雷打不动的是春节联欢晚会。这就是最好看的了。渐渐的鞭炮声声,笑声连连。过年了。那时候是真正的欣赏,满心的喜悦。没有那么多的娱乐节目,反倒给了我们守候的期盼和享受。这种纯粹,可能是节目爆炸的现在,小孩子难以体会到了的吧?
我感谢小时候能有春晚相伴。喜欢,从一而终。节目少也有好处,不用去挑选,专心喜欢。我也许从那里养成了简单的习惯。
晚上睡觉,我记得枕边是从内到外的新衣服,新袜子,新鞋。真的是把鞋放在衣服旁边。这种拥有新衣服的感觉,真的很宝贵。现在的小孩衣服新新就是平常事了。其实也挺是一种损失的。物质过于丰富,也许就少了珍惜的心态。所以有心的爸妈,可能会动脑筋多关注孩子的心理。
初一给爸妈拜年了,会收到红包。开心又来一波。
记忆深的是过年,仅有的大人放假的那几天,全家人一起打扑克,两副的升级。打的热火朝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妈妈还有好多规矩。比如说不能拿剪刀,不能洗衣服,不能干活,不能说完了,要说好了,不能倒垃圾……
今天想想这些,仿佛又体会了一回小时候的过年。
如果有时光机,我还愿意回到小时候。那时候我们小,爸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