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原因是没时间没精力。
从《这样读书就够了》知道了“生存余力”这个概念。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概念。能更深刻的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时间没有精力
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基(Howard McClusky)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Margin in Life Theory),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Load of Life),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Power of Life)。无论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和内部因素构成。
关于生存负载,外部负载主要指的就是工作,包括职场工作和没有薪水的家庭工作;内部负载主要来自于个体不断发展的生活期望——想买房,想换车,想升职,想40岁之前达到财务自由。
生存力量呢,外部的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等;内部的力量就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麦卡卢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Margin in Life)。
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余力,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更好地承担风险,能够从事各种探索性和创造性获得,也更有可能进行学习。
生存余力理论指出:
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
这是一对矛盾:工作压力越大,对未来的期望越高,就越需要学习;而学习需要生存余力,但压力越大也意味着越少的生存余力——你有想法,但没有时间报考和学习MBA,没时间读专业资格考试,甚至没时间认真读完一本书。
以前我好像就一直是这种状态,我所在的广告行业就一直是高压高强度的状态。一天下来,连睡眠时间都无法保障,谈什么读书,谈什么学习。
怎么破?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存余力。
1.要有目标
一定要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生活工作所掌控。
很多人的一个问题或者借口是,没有时间思考。虽然想改变,但不知道从何处改起。只能继续被“生活”所掌控。继续处于“忙茫盲”的状态。
即使工作是生活的全部,也要有自我成长的目标,也要有工作的重点。而不是陷入到漫无边际的工作琐碎中。
目标就是我们的方向我们的曙光我们的希望,如果连目标都没有,那就只剩下生活的苟且了。
2.要活在未来
有了目标,我们就需要放弃现在的部分安全感,投入到长期的自我成长中,没有现在的持续的投入,就不会有未来更好的“收益”。
所以我们一定要安排出时间在自我的成长上长期定投,这里包括了阅读,在健康上,在家庭上的投入。
3.要提升工作效率、提升时间管理效能
提升工作能力,让工作更高效;学会时间管理,过线上的人生。让我们拥有平衡的人生。
如何改变广告行业总是加班熬夜是我经常思考的。
很多时候的加班都是无谓的。
因为设计师中午才到公司,吃完午饭,快2点了才开始工作,能不干到晚上吗;
因为AE信息传达不准确,导致设计出来的根本不是客户想要的,只能重做;
因为少打了一个电话,少了一次和客户的沟通,整体的方向就偏了,所有的东西都是错的,只能推道重来;
白天都是各种会,晚上才能静下来开始真正的工作。
原本项目时间很充裕,客户非得拖到最后临近才启动;
客户的内部沟通也不充分,出来的东西也不是客户的领导想要的。
………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就花在了无休止的的修改返工之中。总是处于救火加急的状态之中。
然后我们就陷入了没有生存余力,想挣扎却挣扎不出的恶性循环之中。
但其实有时候只要你去尝试,迈出一小步,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我现在就已经跳出那个怪圈了。
开始了学习-提升-对生活越来越有掌控感的良性循环之中。
让我们一起努力,锻炼身体,保持阅读。
让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