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妈妈月子要做好,预防“妈妈手”来袭!
对于自己是个新手妈妈来说,宝宝刚四个月。近期发现手腕处真的是疼痛难忍啊。身有体会所以才来写这篇文章。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还特意去查找了下什么是妈妈手,之前真的从未听闻啊。
自从十一月中旬开始,右手手腕上就开始疼痛,给宝宝换尿裤疼,夜间起来给宝宝盖个被子都掀不开,更别提抱着宝宝喂奶的时候,怎么弄的。真的不能多抱,我现在真的一抱宝宝,都要非常的小心啊。手腕真的是疼的不行。这个手是怎么了,都给我的生活增加了困难了。洗脸都成了难事了!不行,我得好好想想怎么回事了。
开始不知道,以为是抱多了,才疼的。结果不是,原来是妈妈手了。
坐月子期间,有用过手动吸奶器,哎呀,那个费劲的啦,不得不吐槽下,手动的真的太累人了。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弄的手腕疼的么,虽然我不敢肯定是不是,但是,肯定有一定的因素在里面的了。
还有就是坐月子期间,真的是对宝宝抱的离不开,一来本身就是肉肉的,也不太好抱,都非常的小心翼翼的抱着。结果难道就是这样造成的么,我想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的。
于是,抽空查了下,而且,还询问了身边一些宝妈。才得知原来还有妈妈手这样的说法。
当然,我还没有去医院检查,我想应该要去看下,会比较好,开始自己都不知道,还用药膏贴了下,结果也还是没好。照样疼。
现在是告诫自己,还是少抱宝宝,让手腕和手指都空出来,放松状态,不使劲儿。
科普一下:
很多新妈妈在月子期间突然出现手腕部的疼痛,开始以为是不小心扭到,后来症状越来越重,大拇指根本无法用力,手腕也肿了起来,连握东西、写字这些基本动作都感到很难完成。其实,手腕长时间处在屈曲状态,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桡骨茎突腱鞘炎。这是月子病的一种,俗称“妈妈手”。
“妈妈手”的症状
“妈妈手”是腿鞘炎的一种,又称为狭窄性腱鞘炎。“妈妈手”的症状包括手腕侧上方疼痛,有时这种疼痛还可能辐射到近端的前臂或者大拇指;通常患者描述这种疼痛有时是相当剧烈的,特别是在大拇指做主动或是有阻力的伸直与伸展动作。如果已经形成腱鞘炎,会有局部的疼痛与肿胀。由于产后哺乳期的妈妈,常因为宝宝的头不好控制,用手来支撑婴儿的头。
由于长期过度使用手腕、拇指部位及保持同一种抱婴姿势,造成手腕肌腱发炎,手腕附近疼痛肿胀,而有“妈妈手”的由来。从体质来说,刚刚经历了分娩洗礼的妈妈,其肌腱、韧带均较为脆弱,都很容易受伤。因此,月子妈妈是易患“妈妈手”的高危险人群。
“妈妈手”来袭,怎么护理?
【妈妈护理】 每天抱娃,居然抱出个“妈妈手”,该怎么办呢?治疗“妈妈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短期内少做或不做家务和不抱宝宝,让疼的那一侧手腕少点用力。抱宝宝的时候也要掌握技巧,以另一侧的手为主,疼痛侧则改用肘部用力,让手腕和手指都空出来,放松状态,不使劲儿。 平时可以采用热敷、药水泡手、局部涂抹解热镇痛药膏等方法来缓解疼痛,但最主要的还是要让手腕得到充分的休息。妈妈可以佩戴一个腕部的护具,有利于减少腕部的不良用力,帮助炎症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