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斧确立愿景,目标,道路
既然我们花1万小时来提高专业水平,是为了晶晶,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就需要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愿景。
比如,有些人想成为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这个愿景就非常好,相反如果有些人满足于5年,坚持不断的写,以便将来能够更熟更快,那就非常糟糕的,因为这是低水平的重复,75年后你把它练熟了,可能这个已经过时了,或者由计算机来写了。
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看到太多熟练工种,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因为他们的技能过时了,比如打算盘的技能在20年前已经不能赖以谋生。开汽车在20年前几乎是每个成年人都会的技能,对于谋生没什么特别的帮助,今天掌握一门外语可能还有工作,10年后因为有人工智能的技术可能大部分翻译都会失业。
因此人想要进步,就必须给自己确立一个合适的愿景。
有了愿景还需要有阶段性目标,我们经常看到战略这个词,那么什么是战略呢?战略的核心就是设置阶段性目标以便实现愿景。
有了战略还要有战术,为了实现目标就要有通向成功的道路,这条路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我在前面提到提高程序质量水平,可以从写单元测试这种可操作的事情做起,一种技能稍微熟悉了之后,就可能需要做一件新的有挑战的事情,以便达到下一个目标,任何一个公司领导对于这种不断挑战,自己往上走的人都是欢迎的。
当然不断挑战自己的人,要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辛苦,而且可能在短期内还有经济上的损失,因为毕竟从短期讲重复自己驾轻就熟的工作,比接受新的挑战在绩效上显得好很多,奖金也会多一些。
第二板斧,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其中的合理之处。
这是我的中学校长万帮儒先生在我毕业前对我讲的,他这句话大概有3层意思。
第1层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换位思考,当然当时还没有换位思考这个词。
第2层,凡事要习惯回过头来深思,比如某一个人和你讲了一件事,你第一感觉可能他这完全是胡说八道,但是一定要想第2遍是否我错了他对了,这一遍思考一定不能假设自己是对的,如果选了第2遍还是觉得自己对对方错,要想第3遍,是否我的境界不够,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想第3遍呢?因为任何一个想要静静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强的人多来往,比如下棋,如果整天和臭棋娄子下,只能越下越臭,既然是比自己强的人交往,第3种情况就很可能发生,因此这时候不妨进一步交流,深入了解对方那么说的原因,只要经常这么做,就能避免习惯性失败。
第3层即使对方真的胡说八道,也要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找出其中的合理性,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你在公司遇到一个骂街的泼妇,你也没有招惹她,她对你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对此我们有三种做法,第一是第二装作没听见,但是我会采取第3种,就是思考为什么他们有的骂我,或许他就是一个疯子,那么我以后走路躲他远点儿,也算接受一个教训,或许他真有一个骂我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合理性,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个原因,不仅理解了他的问题,而且对人性的理解也有了提升。
如果我们总是能从不中听的话中找到合理性,不仅进步快,而且引进力度都会比常人高出很多,才不会陷入林黛玉式的困境,这一点看似不容易做,但我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每次遇到别人和我有不同的意见时,就立即开始寻找对方合理的开关,直到找到对方的合理性为止,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有强迫症,但对自己的进步真的特别有意义,相反对方看法和我们一致时,反而不需要找合理性让自己沾沾自喜。
第三板斧,凡事做记录,这样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做任何职业,比如工程师,会计师,律师,都会遇到一些难题,解决了这些难题我们就进步了,遗憾的是大部分人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以为自己能记住,但实际上很快就忘了,等到了第2次第三次遇到同样一个问题时,还是束手无策,或者花很多时间去解决,因此,这是凡事做记录的好处之一。
做记录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又思考了一遍,进步得会更快,相比之下欧美人比较喜欢记录,他发明一个东西可以,给当时是在一个地点,比如美国工业崛起的时代的,当时是如何做到实验的,今天依然能找到记录,这样经验也容易积累和传承,相反在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已致常在低水平上重复发明。
这三把火对我来讲非常有效,是否对所有人都有用,我不敢打包票,有没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呢?或许有,但是,太多太复杂的方法难以实施,效果反而不如那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从不认为自己能够记住那些时刻改变你生活的方法,或20个提高效率的法宝等,因为数量太多根本记不住,更不要说照着执行了,相对于简单可行的方法或许您或许不灵,但即使不领也能很快发现而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艾萨克牛顿讲自然界喜欢简单性,而在工作中有效的方法也常常是简单的,这也算是我在职场上这么多年的一些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