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讲,“凡事要讲逻辑”。有逻辑,才能进行条理清晰的思考与分析,思考才能深入,得到的结果才能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可以说,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讲逻辑的过程。而逻辑混乱的人,往往也是思考无法深入之人,沟通或讨论问题时很容易给人或自己造成苦恼。
逻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尽管知道其重要,有时要讲清楚逻辑,却存在一定难度。
《Being Logical》,以比较简单的语言来讲清逻辑,其中文版译为《简单逻辑学》。
逻辑是关于事实、关于真相的,并且与语言是分不开的。要讲逻辑,首先要认识到以下几个前提:
1. 专注
注意力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只有付出了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才有办法进行思考、观察,能量才不致于耗散,这是人的大脑所决定的。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道理很直白,就如要想身体有力气,就得吃饭一样。
2. 认清事实
事实包括客观和主观。
有两类基本的客观事实:事物( things )和事件( events )。
事物是指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等,而事件则由事物或者其行为(action)组成,如小明去买菜。
确定事物的真实性比较简单,条件允许的话,直接观察就可确认,或者通过相对可信的第三方来确认。事件则无法直接确认,但可通过事件中事物来间接确认。
主观的事实则限制于个人的经验(experience)无法被其它人体验到,如头疼时,其他人无法体会不到你的疼的。此时要确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可信,或者借助仪器来检测,间接确认。
3. 想法(idea)、事实(fact)、语言(word)
每一个想法,最终都可以追溯到事物(thing)。想法是对客观事实的主观召唤(evocation)。清楚的想法,能正确的反应客观事实,反之,则歪曲了事实。
我们通过想法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种种事物,但不能因此认为,这个世界就只是我们的想法。想法把我们与世界连接起来,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不是最终结果。
人们的知识由3个基本组件组成:客观事实(fact)、想法(idea)、想法的表述(word),如此,才能相互交流。如一只猫的存在是事实(fact),人们头脑中知道是猫(idea),而借助语言或文字表述出来(如“猫”、"cat"),而这一切的起点是客观事实。这是一对一的关系,有比较简单的确认关系。而有的比较复杂,如“民主”,则是由客观世界的多个事实组成的,如人们、事件、宪法、机构等,要探究清楚,则需不断地探索、研究(touch)这些事实。
4. 有效的交流
脑中可以只有想法,但若要与人交流,是需要找到精确的语言。将语言与想法适配起来,这是交流的基础。接着就是把多个想法结合起来,用完整的语句(statement)来表达,这样表达出来的逻辑才是完整的。
清晰的思考是有效交流的前提。然而清晰的想法不一定会有清楚的交流,需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假设听众理解你的意思,除非你明确说出来
- 用完整的句子表述
- 不要把假设当成已存在的客观事实
- 语言让你的听众能听懂,说人话
- 避免双重否定
- 避免含糊、引起歧义的语言
5. 真(Truth)
可以说,逻辑的目的,是获取真相、真理(arrive at the truth of things)。
真理有两个基本形式,本体论(ontological)和逻辑的(logical)真理。本体论更加基本,是关于存在的论断。如我们说桌上有一个杯子,就是真的有一个杯子。逻辑的真,更多的仅仅是表述上的论断。比如我们说,桌子上有一个杯子,此时不一定有,要去确认,若真的存在,才是真的。可以说,逻辑上的真,是建立在本体论的真之上的。
逻辑上的真,是关于表述的内容与客观事实是否对应,这被称为对应真理论(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其中又有个融贯论(coherence theory of truth),讲的是若一个论断,与已建立的理论或系统相匹配的,则这论断就是真的。如爱因斯坦的侠义相对论(the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其与人们看到的真实的世界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