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电影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一旦习惯了孤独,那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真的是这样吗?
我曾在想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一种主观感觉和体验,主观上的疏远与隔离,主观上的自我封闭。我们都有过那种体验,表象积极阳光,内里疲惫不堪,然而伪装使得自惭形秽,渐渐学会了自我欺骗,假装很合群,假装很适应,假装很快乐。有几次快乐又是真的?还记得勇敢说不与拒绝的自己是几岁吗?仿佛很遥远与陌生。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难以直面,太阳、人心。而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人大多数都是孤独的,如果给孤独一个更为积极的定义,不如称之为习惯长期与自己一人相处。其实大家都是孤岛,交际仿似船只,经停的交情怎能奢望它知道宝藏?可是人的社会属性总是想要剖开自己,渴望被认识,被了解,被认同。于是频繁建交,如果有同谋就满心欢喜,如果没有就自怨自艾。同谋的多了成为了群体,而被排挤在群体外的成了异类,异类的一些装作同谋者获取温暖,另一些则被放逐。同盟者的阵营可怜被放逐的尔尔,称为孤独。
其实孤独不过是若干形态中的一种,而长期沉浸其中仿佛是可怜的,孤独者或多或少也曾期许过理解,并满心欢喜的交付,不过慢慢失望和放弃罢了,如果没人能够了解,不如自己拥抱自己,久而久之,称为习惯,习惯一个人,习惯孤独,至少没有落空,于是封闭与拒绝,这种看似决绝的处世之道,实则是一种真诚的自我保护。
如果这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那么假装合群又是什么呢?合群之下的你看得清内心牵动的神经与血管么?每一次抱团是主动还是麻木的跟随。泛滥,不过是另一种匮乏;合群,不过是另一种孤独。不过人类的狡猾就在于自我蒙蔽,其实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如果真的无人同行,承认孤独也是一种和解。哪里又有真的合群,要知道从来没有感同身受,除了衰老我们都不知道别人遭遇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