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词:忆母亲苦难又伟大的一生,感恩无尽母爱
你可曾想过,当至亲之人突然离去,那会是怎样一种深入骨髓的悲痛?那种感觉,就像是生命中突然缺失了一块最温暖的拼图,怎么也无法填补。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忙碌于生活的琐碎,常常忽略了身边默默付出的亲人。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篇在母亲遗体告别仪式上的悼词,这不仅仅是一篇纪念文字,更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能看到一位母亲饱经沧桑却又无比伟大的一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自己母亲的影子,也或许你会因此重新审视并珍惜与家人的每一刻时光。
在母亲遗体告别仪式上的悼词
各位长辈、各位乡亲、各位亲戚和朋友: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向我母亲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母亲于2008年11月26日上午11点,因疾病缠身,匆匆离去,终年74岁。母亲的突然去世让我们这些晚辈和后生们真正体验到什么叫悲伤惋惜,什么叫生死离别,什么叫天塌地陷!
在此,我代表全家和所有亲人,对百忙中前来为我母亲送行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母亲于1935年农历6月26日,出生在塔儿湾一组的贫苦农民家庭。母亲在六岁时就失去了亲娘,十二岁时就被送到我父亲的家中当童养媳,母亲的两个哥哥也死得早,母亲的妹妹在被送给人家当童养媳后也不幸死亡。母亲的娘家无依无靠,因此母亲从幼年时起就始终过着极其艰难的困苦生活。17岁时与我的父亲组成家庭,共生育和抚养我们兄弟四人和姊妹共计五个子女。母亲热爱这块土地,一生没有远离家乡和亲人,从一而终。始终与大地为伴,与乡亲为邻,以农村为家,以种田为生。一生默默无闻, 忠厚朴实,勤劳而善良,平凡而伟大。
母亲的一生是辛苦的。尤其在解放前后那种艰难岁月和贫苦年代,作为一贫如洗的农民,更是吃不饱、穿不暖,度日如年,困难重重。常言道:儿多母苦。父母双亲为把子女们养育成人,还吃过野菜,吃过粗糠,即使这样,还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在大集体时期,母亲也总是少吃或顾不上吃饭,尽管自己饿得难受,还强打精神在田地干活,尽量让儿女们吃饱;在穿着方面,母亲更是十分节俭,衣服总是洗了又洗,缝了又缝,补丁挪补丁,从未穿过像样的衣服。即使我们做儿女的为孝敬她老人家偶而为她买件新衣,她也舍不得穿,她把儿女们对她微不足道的孝心看得如此珍重。母亲不仅在生活上承受着千辛万苦,在精神上也遭受过痛苦,常年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而且我父亲的过早离世也给她晚年生活增添了无比伤感和孤独。为减轻我们儿女们的生活负担,在父亲去世后,母亲常年孤苦伶仃地独自一个人过。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作为一名女性,她却承担了许多重体力活,砍柴挑水照样干,栽秧割麦样样行,与男人一样拚死拚活地干,在生产队时抢工分、在责任田里忙农活。父亲去世后每年农忙季节,母亲都抢着帮我们兄弟各家做,一个人烧三家火。不仅如此,繁重的家务活也要她不停地操劳,起早贪黑是经常的事。特别是在她中年时期,她更是经常熬夜加班,纺线织布,补衣服,纳鞋底。母亲如此辛劳为的就是让家庭好过一些,让儿女们穿得暖和一些。然而,也正是母亲如此辛劳,才导致后来积劳成疾,疾病缠身,长年忍受病痛。
母亲为人忠厚善良,性格随和开朗。母亲对待我的父亲尊重体贴,周到细致,家庭很少发生争吵和矛盾。母亲对待她的父亲也是孝敬为上,恩爱有加,一直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从不感到厌烦,并为他安葬后事。而我们兄弟妹妹们有了子女后,母亲对待她的孙子女和外孙们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视为掌上明珠,亲自抚养和照料他们,生怕他们冻着、饿着、伤着。现在她的六个孙子、六个孙女们都健康成长,有的已长大成人,事业兴旺;有的学习上进,成绩优秀,让我们晚辈们感到无比幸福和温暖。
亲爱的母亲,您不仅生育养育了您的儿女,而且给予了我们这些晚辈们无尽的心疼和慈爱,您把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我们,我们虽然偶尔为您敬点孝心,但怎比得上您的恩重如山,情深似海?特别是在父亲去世十六年来以及您单独生活的时期,我们这些后生都因各种事务,没有多看望您老人家,对您身体健康过问太少,给予您精神上的安慰不够。您老人家为了怕影响我们工作和情绪,从不向我们提出要求和麻烦,总是替后人着想。现在想起您老人家对我们晚辈的恩德,我们真是感到羞愧和内疚,想弥补起来已不可能。
敬爱的母亲,我们多想让您老人家长命百岁,安享晚年,好让我们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多尽一些我们做儿女的一点孝道。可是正当您儿孙满堂,生活好转,正该歇息、享受天伦之乐之时,却因病魔折磨又不忍心让我们为您敬孝,含泪自尽,没有向亲人们道别就悄悄地走了。你的儿女,孙子、外孙们怎么舍得您离开?怎么忍心您离去?真是一夜之间恍如来世、阴阳两界。想当年,母亲对我们多么疼爱照顾;现如今,我们看到母亲遗体,怎不叫人伤心流泪!
亲爱的母亲,您睁开眼看看吧,您的儿孙们都跪在您的身旁,亲戚和乡亲们都来了,您再看我们一眼吧!敬爱的亲娘,您把双手张开吧,再抱一抱您可爱的孙子和外孙们吧!慈祥的母亲,您可答应我们一声吗?让我们再叫您一声妈,再喊您一声娘,妈…娘…
我最敬爱的母亲,您安静地睡吧!今生与您告别,来世与您相见。祝你一路走好!
李秘书讲写作(又名:李秘书专业写作)点评:
这篇悼词情感真挚,是对母亲一生动人而深刻的写照,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情感深切动人:作者在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之情。如“母亲的突然去世让我们这些晚辈和后生们真正体验到什么叫悲伤惋惜,什么叫生死离别,什么叫天塌地陷”,直接表达了母亲离世带来的巨大冲击。回忆往事时,对母亲辛劳付出的描述充满感恩之情;当提及未能尽孝时,愧疚自责溢于言表,能强烈感染读者的情绪。
生平刻画细致:它详细介绍了母亲的苦难身世,从幼年失去母亲、成为童养媳,到婚后养育众多子女,以及一生勤劳节俭、默默奉献的经历,让读者能全面了解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像“母亲在六岁时就失去了亲娘,十二岁时就被送到我父亲的家中当童养媳”“在生产队时抢工分、在责任田里忙农活”等内容,使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层次条理清晰:整体结构按照开场致谢、回顾母亲生平、讲述母亲品质、表达个人情感等步骤推进,层层递进,逻辑连贯。先是表达对前来送行之人的感谢,接着介绍母亲的出生和成长背景,再阐述母亲一生的辛苦、勤劳及善良的品质,最后抒发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遗憾,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行文思路和主旨。
语言质朴自然:用词简洁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却真切而感人。如“她把儿女们对她微不足道的孝心看得如此珍重”“让我们再叫您一声妈,再喊您一声娘”等语句,简单直白,却饱含深情,体现了母亲与子女之间质朴而深厚的情感。
不过,文章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表述稍显口语化,如能适当运用一些文学性修饰手法,文章感染力可能会更强;对母亲性格及对家庭具体影响还可进一步展开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立体;整体内容或许有些沉重严肃,若能增加一些温馨回忆的片段,文章情感可能会更加丰富多元。但瑕不掩瑜,这仍是一篇饱含深情、令人动容的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