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做一行,爱一行。自从加入“简书”之后,我的写作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我自己能够深切感受到。但是,有一天,我发现我写文章时犯的低级错误也有很多。
就比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我把上学时,学习的使用方法忘得一干二净。一篇文章下来,除了满篇的逗号,就是一个结尾的句号。一个段落明明可以分成好几个段落的,非要挤成一大段,看起来非常的不简洁,我自己读过都有点羞愧。稍稍做过调整,再阅读一次,终于通顺简洁了很多。
标点符号可以让文章生动有趣,也是写文章要用到的。今天我就重新温顾一下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方式,用边学边记的方法,把我对符号的所知分享给大家,也算是重新学习,引以为鉴吧!
常见的符号一般有逗号、句号、顿号、冒号、引号、叹号、问号、分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
不常见的有专名号、着重号、间隔号。
在以前的古文中,也有一些标点符号的应用,但是并没有形成规范。直到1995年,我国才首次发布了《标点符号用法》。一篇文章,当然离不开,正确的标点符号。
下面我就一一对应,回顾一下这些符号的用法。
逗号 符号“,”用于主语谓语中间的停顿,动词和宾语的停顿,状语后面的停顿,分号中的停顿。
句号 符号“。”用在陈述句的结尾,语气舒缓祈使句的结尾。
顿号 符号“、”用于分开同类并列的事物和分开并列的字、词。
冒号 符号“:”用于提起下文 ,书信中所表达的人物对象 ,还有宣布、指出、证明的作用。还可以用于总说的后边,引起下文。用于解释说明。人物内心活动的描述不用加引号。
引号符号 “ “” ”和“ ‘ ’ ” 用于引用、概述,用于有含义的特殊词,当一句话有两层引号时,里面的要用单引号。引号中直接陈述是一个完整句子时其他符号应该放在引号内;和引号里的文章组成完整的句子其他符号时应该放在引号外。
叹号符号“!” 用于感叹句末尾,祈使句尾端和强烈的反问句后端。
问号符号“?” 用于疑问句和反问句的末端。
分号符号“;” 用于重复句内部并列分句的停顿,和举例的各项中间。
括号符号“()” 用于注释说明,注释词语应该靠近词语,注释句子应该放到句末符号后面。
破折号符号“——” 用于解释说明的部分,声音的延长,话题的转变,和事项的分项前。表示声音延长时,后面不需要其他符号,除非是表示疑问。
省略号符号“……” 用于下文的省略,举例的省略,和声音的断断续续。
书名号符号“《》” 用于杂志、报刊、书名、作品、歌曲、戏曲、等
连接号符号“-”“~”“-”用于相关名词构成的单位、字母、型号、关系的递进;起止、流程、连接、流向。
专名号符号“__”用于标注。标记在人名、地名、朝代、种族、国名、机构的下方。
着重号符号“.” 用于要求比较注重的字、词、句下方。用于提醒。
间隔号符号“·” 用于人名的分界、书篇、车牌、时间。
关于符号,我算是闹了不少乌龙。我把连接号当成了破折号,向“九洲芳文·故乡专题”投了篇文章。虽然被收录了,但是提醒后,我还蒙在鼓里,还不知道错在哪里,想起来就有点羞愧。
还是来好好的温习一下符号的使用,少出糗。一篇好的文章自然离不开正确的标点符号。
记得上学的时候有篇《老北京的吆喝》的文章,用了大量的符号,显得特别生动。到现在,我还记得起来那一声冰糖葫芦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