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高中是在离家二十里地的职业学校念的。因为没有升学压力,课本之外,就痴迷看各种能借到的小说和图书室的文学作品。
有一天去镇上百货店买东西,忽然看到居然有书卖,而且我的眼光被一本名字叫《稻草人手记》的书吸引了,请售货员拿给我看。我习惯先翻目录,看到“江洋大盗,警告逃妻,守望的天使,相思农场”等标题,以为是好看的短篇小说,便买下来。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买课外书。该版本简单,对作者的介绍,就是三毛(台湾)。
及至我回校自习课看了看,发现原来是如同小说样的散文集子。但三毛活泼轻俏,平实幽默的语感吸引我看了又看。在看惯了通俗小说的我眼里,这本书如同一个特殊的朋友,向我讲诉着一个个或者惆怅,或者有趣,或者新奇,或者温暖的故事。甚至对过去旧梦似的回忆,对现状洒脱不羁的叙述。书里的世界似遥远,又似在身边,令人感同身受。
可以说,三毛的文体独树一帜,对接触优质读本不多的我是耳目一新的存在。由此,我记住了三毛的名字。
第二本书是《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让我彻底爱上三毛,一个聪慧精灵古怪的传奇女子。她的以苦为乐,对美的独特视角,对生命的热爱,令人生羡的爱情生活,无不让一个从未认真思考人生的年轻女孩子,开始发自内心的审视自己和周边的人事,潜意识的有了自己不甚清晰的未来理想和人生规划。
而前后两本书,购买的时间都应该是在职业学校期间,所以我在校没有谈恋爱,志在读书,课内课外书籍,多少不分伯仲。以至后来两年职校毕业,又去东北投奔姐姐,要求继续读书。
三毛自杀的消息,是闺蜜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她转达噩耗时非常小心翼翼,怕我受不了。的确,我听到三毛自杀了,犹如当头一棒闷棍,一直蒙圈。到了那天晚上,夜深时分,我躺下了,泪水才缓缓流出来,没过脸,打湿枕头。
但那时的我,已经能理解三毛选择死亡。我记住的,永远是她热爱生活的那颗炽热的心。荷西死了,其实三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的生命已经消耗掉三分之二,因为三毛再也不会有童话般的恋爱了,所以她只能独自活够剩下的三分之一,便再也不回头的走了。
三毛最美好的东西都刻在我骨子里,我热爱她,但我不需要崇拜她。我尊重她的死亡选择。但我今生今世,应该可以活得很好,也不会选择自杀。年轻的我如是对自己说。
事实也是如此。我经历朋友的背叛,婚姻的失败,财务的破产……就算在人生的最低谷时期,也一直挺直腰板,不轻易对谁落泪示弱。
现在,我得到了美好的爱情,拥有最宠我的男人,生活虽然不尽人意,却仍然没有伤心难过的理由。好好活着,活出自我,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这是三毛其人其文对我一生受之不尽的悠远影响。我一直都在为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