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话
当开始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万物的时候,就会发现能量是在不断的蓄积和流动的。能量在人类社会中,可以体现为物质资源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精神情感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大自然的水、气等。然后我就很好奇,为什么能量它能有比较稳定的状态,却不会散乱呢?
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我若有所思,老子拿出三个现实中的例子,就会发现能量本身是存在一个载体的,会存在一个容器的形式来蓄积能量,只是这种容器可以有多种的模样。也正因为有这种容器形式的存在,能量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我再问,如果以容器的模型来看问题,似乎还是存在另一种“无”和“有”的形式?因为容器本身是有,而容器中的空间是无。
老子说:“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我若有所思,容器本身是一种“有”的形式,构成一个载体。而也正因为容器中的“无”,才能有能量的蓄积和流动。这种无和有的特性体现在方方面面。
【二】应用:搭建管道
当从容器的有无来考虑能量的流动时,就会发现它特别的神奇,因为是容器和容器之间可以用管道的形式再连接成更复杂的容器。但不管多么复杂,都可以回归到容器和管道的形式,来观察能量的流动和蓄积。
比如人体内有五脏六腑等各自是容器,又因为管道的连接构成一个人体。比如人自身是一个容器,又因为个人、家庭、公司等容器的连接构成整体的人类社会。所以在这里就会发现,小到个体,大到人类社会,也都始终是容器与管道的连接形式。
然后到这里就很自然冒出一个问题,人和人之间的管道是怎么产生的?又怎么去创造新的管道?写到这里的时候,就会发现管道的产生还是因为符合天道的流动。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的形式,也都是因为利益他人而构建管道,因为彼此互利共赢而构成稳定的管道,再连接成更大的容器。
到了这里如何去应用就很清晰了。那我不管是在精神还是物质上,都可以去搭建稳定的管道。通过去给予别人关心、便利来利益他人。也始终从互利共赢的角度来看稳定系统的搭建。这样我可以通过顺道而行,来搭建我所想要的现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