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堡文化研究 第17期
作者:史彦龙
编辑:秦陇华
<small>导语:在我国北方许多农村,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日都要进行“炼干”活动。当天,家家门前都要柴火高垒,待到傍晚时分,各家先后点燃门前的柴火,顿时烈焰腾空,照得全村通明。男女青年,你来我往,从火堆上纷纷跳过,老人在成人的搀扶下跨过,小孩子则由大人抱着从火堆上跃过。各地的“炼干”活动也有不同之处,陇东农村人们认为“干”一种疾病,或说是一种怪物,所以向土坷垃吐上唾沫,粘上火灰尽力向远方扔去,俗称“送干”。陕北地区“炼干”活动的燃烧物是煤炭,大家围成一圈,边跳变唱,手舞足蹈十分热闹。那么黄堡镇孟姜塬每年正月二十三日,是怎样度过“炼干”这个古老的民俗活动呢?</small>
我的家乡黄堡镇孟姜塬有炼干的文化习俗,村里的孩子们常常是“盼着过年穿新衣,盼着十五挑灯笼,盼着二十三跳火堆”。跳火堆就是炼干,炼干也叫燎疳,又叫燎干,就是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门前都要进行炼干活动。
炼干是黄堡当地一种盛大的节日文化习俗,炼干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无从得知,也无从考证,但炼干的习俗却被当地村民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听村上的老人说,最早的炼干是一种祭祀的形式,现在演变成一项祈福活动,通过炼干,来祈福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庄稼五谷丰登。每到农历正月二十三这天,吃过下午饭,村民们便三五成群,扛着锄头,拿着镰刀、绳子等工具,一路欢笑着走到地边、沟里,割一种叫臭蒿的草。蒿草有油性,容易点燃,火苗蹿得高且亮,火势也大,类似这种蒿草的柴草叫“软草”,同时还要挖一些枣刺、荆棘等干柴掺杂其中,这些俗称“硬草”,着火时间持久,这样炼干过程就会更长。
夜幕降临,家家门前都堆好了柴草,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有的挑着灯笼到处溜达,看看谁家的柴堆大,谁家的柴堆小,大人们则正在忙着做炼干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天逐渐黑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点燃自家门前的柴草,蹿起的火苗直冲天空,在火的映衬下,所有人的脸都像一朵朵盛开的红玫瑰一样,绽放着喜庆。孩子们快乐得像小鸟一样,围着火堆转圈,趁着火势正旺时,大人们就拿起提前准备好的铁锨、笤帚、擀面杖、菜刀、脸盆、勺子等,在火上来回燎过,并且嘴里念叨着祝福、祈福、五谷丰登、有吃有喝、来年有好运气等话语。待火势稍小点,人们一一从火堆上跳过,借助火祛除藏在身体里的百病和晦气,希望全家人从此精精神神,红红火火。调皮的男孩子围着火堆跳个不停,鞋上或衣服上偶尔被火星烧个窟窿也是常有的事;胆小的女孩子还会被大人架着胳膊在火堆上燎上几回,据说尿床的孩子在火堆上燎过以后就再也不尿床了。火势逐渐下去,人们则拿出馒头,放在燃过的火堆旁进行烘烤,一会儿工夫,烤出的馍黄亮黄亮的,而且又焦又香,掰开后,馍里立即冒出自然醇香的味,孩子们个个垂涎欲滴,吃了这馍的人,全年身体健康,无病无灾,一年平顺,孩子们吃了,身体更加结实,学习更加进步。吃完馍后,大人们再用铁锨扬起带着火星的柴草灰,被扬起的火灰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在空中分外漂亮,又像条条金色的瀑布,火花在黑夜中发出夺目的亮光,在空中形成各异的形态,火星又密又小,像麦穗,预示着麦子大丰收;火星又大又多,像玉米,预示着玉米大丰收……人们就以此来预测今年哪种庄稼能够有个好收成,这种带有古时占卜意味的猜测,其中蕴含着村民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冀。
落下的火星四散开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用脚踩,看谁踩得多,大人则用铁锨拍,直到所有火星全部灭掉,才打扫收场,期待炼干而且玩性未尽的孩子们就被大人哄着拽着回家,这样整个炼干就结束了,此时孟姜塬整个村子在充满美好的祝愿和祈福中逐渐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