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对尧舜禹的史料研究后,我基本可以断定,孔子的部分思想来自于三位圣贤,也因此更坚定了我对“十有五而志于学”的解读,孔子在十五岁时就立下远大志愿,要向尧舜禹三位先贤学习。
第一,学习尧。尧帝曾经树立欲谏之鼓和诽谤之木,广泛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闻过则喜,闻赞则忧,听到有人批评他的过错就欢喜,听到有人赞扬他的美德就担忧。《论语》中也有几乎一样的表述,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语出《论语·述而》)孔子说,我孔丘很幸运呀,但凡有过错,人家立刻就知道了。
第二,学习舜。舜最突出的品德就是孝,面对多次加害自己的父亲和兄长毫无怨言,在天下树立了孝的坐标。而孔子学说最突出的理念也是孝,《论语.学而》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进一步将“孝道”作为人区别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最基本的品德。
第三,学习禹。禹也被称为大禹,意思是“伟大的禹”,那么禹的伟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一是治水有方,大禹汲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因势利导,变堵为疏,挖掘渠道,让水顺着地势流向大海;二是敬业有行,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废寝忘食,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是安邦有策,大禹为了稳定天下,铸造了九只大鼎,将当时的天下分为九个州,并将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展示其为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其实,大禹在历史上的功劳绝不仅仅是治理水患这么简单,作为一代帝王,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他,第一个结束了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是他,完成了国家的建立,以阶级划分取代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从个体到集体,从部落到国家,从混乱到体制,大禹带领中华民族构建了规模空前的组织,这种体量巨大的人类组织裹挟着巨大的改造自然的生产力,让巨石开路,让江河改道,人类第一次在战胜自然过程中获得巨大成就感,也第一次认知到庞大组织所蕴含的能量。
大禹建立了“国家”这种组织形式,夏灭亡以后,商朝在夏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国家”这种组织形式的管理手段,到了周朝的周公,进一步提出了“国家治理”的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正式确立了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中华民族的组织文明和制度文明,从这里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