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如果你试着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会发现情绪就像天空的浮云,多变而易散,远看一朵一朵,仿佛人能在上面漫步起舞,但走近一看,才发现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幸福感源自内心的安宁,而仅仅克制负面情绪尚不足以建立强大、平和的内心世界,我们还需要主动去培养正面、积极的心态和情感。”这两段话摘自《次第花开》。樊登在说《次第花开》这本书的时候,竟然流下了泪水,他说如果一段时间一直陷在负面情绪中,最应该看的书就是《次第花开》,还说这本书是疗愈伤痛和焦虑的良药。最近一直在看,里边很多内容并不是太懂但是还是有些收获的。今天看到自律这部分。
书中说: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留心观察自己身、语、意的活动,观察负面情绪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的破坏性、欺骗性何在。即使像愤怒这样狂暴的负面情绪,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也需要各种条件才能产生和壮大。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就有办法克制、削弱、化解愤怒的情绪。
我的理解:很多时候负面情绪来袭时,是我们自己没有觉察到,当积攒到一定的负面情绪之后就容易爆发,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当自己觉察到负面情绪的侵袭后,很多时候会一味沉浸在这些负面情绪中,任由负面情绪侵蚀我们的内心,左右我们的思想,甚至伤害到身边的人。
书中说:负面情绪的一个特点是,如果你不对治它下次它再出现进能量会更大,如果你一直不加以对治,它就会慢慢挤走其他的情绪,使你的情感世界成为它的天下。不论你遇到什么情况,你都会习惯性地诉诸一两种负面情绪,比如一个爱生气的人,即使遇到本该高兴的事,他也能找出让自己生气的理由。我们往往会认为这种人本性如此,其实他只是每次在恼怒的情绪生起时,没有认真加以对治。他的心本身并不是一颗愤怒的心。
我的理解:我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当一件事情给我造成了一些负面情绪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很多与之有关的事情,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烦恼,这样本来没有太大的事情结果不加节制的思维让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升至几倍甚至十几倍,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还有一句话这样说:遇到事情总是旧账重提,是因为这些问题从来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很认同这句话,不解决的问题永远都是问题。所以想让负面情绪降低对自己的影响,一定要在负面情绪侵袭是要觉察自己的内心,寻求问题的根源并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为自己的心绪寻求新的出路。以后即使负面情绪再次来袭,也只是本次的问题而不会一发不可收拾,新账旧账一并汹涌而来。
书上说:负面情绪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安宁,有些是短暂的,有些更持久,而这种更持久的破坏往往也来自我们自己对负面情绪的看法。比如说,当我们身陷危险中,恐惧可能让我们更加警觉、灵敏,做出一些在平常状态下无法做到的事。这种恐惧对我们的身心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有时甚至能化险为夷,但是如果我们左思右想,抓住恐惧成不放,还不断添加丰富的想象,心里只能越来越害怕,最后完全被自己制造的恐怖情绪淹没。仇恨、悲伤、焦虑等等也都是这样。
我的理解:陈果曾说过:人生有两件事最重要,一件是让自己的人生幸福,一件是让更多的人感到幸福。当我们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的困扰中,自己肯定是痛苦的,身边的人肯定也是痛苦的,并且这些人是关心你、关注你的人。当自己能够主动自觉调整自身行为的时候,平和了自己的内心,当然也不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周围的人,同时也让我们身边的人不再为自己担心,并感受到舒适安宁快乐。
书上说:对负面情绪进行仔细观察,我们会慢慢发现,负面情绪的存在直接意味着幸福感的缺失。没有自律,无论是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还是建设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都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我的理解:有统计发现,40%的烦恼是关于未来的事情,有30%的烦恼是关于过去的事情,22%的烦恼来自于微不足道的小事,4%的烦恼来自于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剩下4%的烦恼来自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烦恼都写在一张纸上,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就会发现:90%的烦恼根本就是多余的。所以,佛说:“烦恼都是自找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内心充满平和,只有内心平和才能装得下更多的幸福。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愤,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自己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