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玩的心思放在学习上,不信你学不好”。来自父母的至理名言。
父母说的并非没道理。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惑:同样是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为什么愿意在打游戏、打牌上面花费时间,却不能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完成一项任务。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不够专注,颇多的兴趣,让我们无法将心思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当然,这也是当下青年人的常态问题。
那么如何改变呢?
尝试着“改变心态,让自己爱上工作”,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周围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稻盛和夫先生对他工作的态度和做法,就是最好的证明。
⒈心态决定一切
“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
上一篇已经提及,稻盛先生初到松风工业时也是极其不愿意的,独自面对着与自己专业相悖的工作,既得不到前辈们的指导,也无法施展自己的专业才华,逃避、跳槽、辞职,他也想过。
但由于家庭的阻拦,以及自身条件的因素,导致自己不得不“忍气吞声”。
在那段憋屈的日子里,他的世界观得到了新的升华——既然改变不了当下的工作岗位,那么就欣然的接受。
与工作的磨合中,由最初厌倦的态度,转变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并从工作中领悟到其包含的意义。
这就是注定他一生好的开端。
⒉“迷恋工作”,好的开端
人就是这样,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辛苦也无怨言,也能忍受。而只要忍受艰苦、不懈努力,任何事情就都能成功。喜欢自己的工作——仅仅这一条就能决定人的一生,我想这么说一点也不过分。
稻盛先生借用热恋中相互迷恋的情人,来比喻他对工作的热爱程度,这种热爱的态度,让他能够忍受住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压力。
求职、找工作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从自身的角度谋职,却忘了一个人要找到让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其几率几乎为0,既然如此,我有何必执念于此。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总好过白白浪费这大的时光。
当然,如果你找到,或是做到了“迷恋”自己的工作,那么内心的力量就会迸发出来。有了力量,就会带来成果,以及他人的夸奖。形成积极向上的良性循环。
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作工作的动力,是漫长的人生征途中,顽强生活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不渝的信念。
工作总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工作的时候,要学会制造一些小乐趣,这也就是稻盛先生说所的“感动”。
稻盛先生在对待工作这件事上,总是怀揣着一种“苦中作乐”的态度,他也强调了“一味的吃苦耐劳而没有快乐,是很难持之以恒的”。
稻盛先生在进公司的第二年里,一个“高冷”的京都名牌高中毕业生,充当起他的研究助手。平日里,稻盛先生会因为实验数据与自己的猜想相吻合,而兴奋的跳起来,而他的助手总是“理性且高冷”的站在一旁,甚至说出过令稻盛先生背后发凉的话:
稻盛,说句失礼的话,值得男子汉兴奋得跳起来的事情,一生中也难有几回。但看你的样子,动不动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现在甚至叫我也要同你一起高兴,我是说你轻薄好呢,还是轻率好呢?
总之,两个人的人生观有所不同,这或许也是助手辞职离开公司的原因。
但对于稻盛先生来说,每一次小成功所带了的喜悦感,必须要真实的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在枯燥且严峻的环境下,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⒋感受工作,倾听它的声音
人们常常把“工作”和“自己”分开对待。
但稻盛先生在这书中提到,应当消除“工作”与“自己”之间的距离,要领悟到“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这并非逼迫自己成为“工作狂”),而是让自己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情感,把握住工作的要领。
在制作“水冷复式水管”时,为了更好的观察到水管的状态,稻盛先生曾如同爱护自己的孩子一般,抱着散发泥土味的水管睡觉,这是一般人所无法想象和接受的。
他把每一个产品都视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意,用心去倾听它们的声音,发现产品整体与细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实现“更上一层楼”的提升。
⒌成为“自燃型”的人,更要是“漩涡中心”
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要想成就某项事业,前提就是成为“自燃型”的人,然而,热爱工作,和拥有长远的目标又是成为“自燃型”人的前提。
所以,要成功就必须要时常反省自己——“今天是否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时,用一种谦逊的态度处理好任何事,切不了贪图一时之利,而打破长远的计划。
工作,永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单枪匹马也难做成一件事,团队协作才能推动工作的顺利进展,这就要我们成为“漩涡中心”,积极的把周围的同事裹挟进来,所谓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勇于担起“领头羊”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