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论语子罕第九》时,看到一句对孔子的评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说的是孔子杜绝自己有这四种毛病,即不凭空揣测,不毫无变通,不拘泥固执,不以自我为中心。
毋意,即不要凭空揣测。《吕氏春秋》里面讲了个疑人偷斧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对其有更好的理解。故事大意为: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不久,他在刨土坑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他自己遗忘在土坑里了。从此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一举一动丝毫也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了。
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就是这样凭空猜想出来的,当你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瞎猜跟推理,你会因此造成困扰,同时也给他人带来困扰。其实换个角度来想,当你自己被别人推理揣测时,你会不会感到委屈、难过?因此,在事情没有定论之时,不要随意妄自揣测他人。
毋必,即不懂得变通。我们都曾读过孔子的“言必信,行必果”,可能不少人透过这句话认为孔子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可实际上,原文为“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当时子贡问孔子:“怎样才可能称得上为士?”孔子回答说:“说话一定信实,做事一定果敢,固执而不懂得权变的小人啊,只能算是次一等的士了。”孔子当时表达的意思是,具有“言必信,行必果”品质的人,只能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都知道,孔子毕生追求中庸之道,在“合乎仁,合乎礼”的情况下,处事讲究通权达变。
毋固,即不固执己见。一个人倘若固执己见,就会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知道,不愿学习,以至于固步自封、难于进步。因为不管别人跟他说什么,他都会以旧有的经验进行反驳,久而久之,要么给身边的人带来困扰,要么让身边的人慢慢疏远。我们应该保有一颗好奇心,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像汽车需要不断加油,才能跑得更远。固执已见的人通常只能“啃老本”,以固有思维来解决问题,而导致的最终的结果是:生活好累!
毋我,即不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并无是非之分,只因看事情角度不同。当一个人执着于我的时候,简单的事情随之变得愈来愈复杂。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站在你的角度看问题,那谁站在我的角度看问题”,当时觉得这句话好像说得不妥,但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后来,在网上浏览到一则新闻,大意是路上有两台车,两司机因插队并线而大打出手,结果双双被拘。我想,就是因为他们都坚持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才导致两败俱伤的双输局面。其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大是大非需要坚持立场,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坚持自我为中心,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糕。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理解。这个“意必固我”,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只是大多数人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罢了。若一个能常三省吾身,时刻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警醒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应该是可以减少大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