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自我摧残一次,就一次,希望。
既然决定,要是一个思想者,学习者,教育者,写作者,就需要随时记录。
虽然早就过了睡觉时间,虽然刚才在写的《纸条风波》还没完成,虽然茶具还等着洗,虽然成叠的碗和锅还等着洗,老公回来,我还是听他说话,跟他交流。就像晚上跟女儿交流一样。如果我所做的事情,不能对身边的人有帮助,不能与他们更好地相处,不能与他们更好地沟通,那么,再有意义的事也是不完美的。所以,再忙,也不能忽略身边人。
我们谈到了小必的教育。老公管小必的奥数。他说,当他在散步的时候,自我反思,对小必太严厉了,如果有害怕心,就会影响智力,就不能很好地思考,以后要更亲切一些,放松一些。如果我举起手来,小必会下意识地躲避,就是因为他在害怕,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其实,我当时很想加一句,要让他不害怕,不仅是奥数时候,还包括任何一次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靠理性来维持,而是下意识的反应。
但我没有说出来,没说出来的原因:
一,你既然有反省,就会有新的反省。自己的发现才是珍贵的。别人的意见,往往特别轻贱。
二,你现在跟我分享成果,反思的成果。我如果不懂事地提出我的自认为更高明的想法,那不就是对你的一种否定吗?我自认为自己还没有这样身重言重的分量。
三,我现在最明智的做法是倾听。你只是告诉我你的故事,不是跟我交流做法。
考虑到这些,我闭嘴了。与人沟通,倾听往往更重要也更难。人似乎都有好为人师的特点。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为别人提着自认为有价值的意见。唯一没想到的是,你眼中的珍珠,可能在别人眼中,只是沙粒。
会倾听,不瞎提意见,说明自己还是理智的。
我也分享了我对小必教育的想法。不急,慢慢来,承认他接受能力不是特别强,但是有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心智的成熟,自控力,理解力,记忆力,专注力的提高,会越来越好的。
老公用了一个比喻,竹子,四年,只长了两厘米,都在扎根。最后,短短时间,势不可挡地长,整成十几米高的参天巨竹。
这用来形容现在打好基础,养好习惯的重要性,是很恰当的。
谈话最后,我问,碗谁洗,稀饭是晚上煮还是明天早上煮呢?
老公说,碗我明天早上洗,你这么问,不就是想让我做吗?
我说,我只是问,我们谁做都可以。
他说是吗?
我说是啊。
他说,那你洗。
我说,好,我现在就洗。
我又说,其实我们有很多事,都是可以你做,也可以我做的。
他说是吗?
这是否定的语气。
其实我很想说,我不是做很多吗?你做的似乎也不是特别多呀。你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我现在有多忙,有多没时间,你知道不知道啊?我需要你的理解,你的分担,你更多的帮忙。
但那只是一瞬的念头,我没有说。
老公自己也忙,也经常帮做事了。只是,自己真忙起来的时候,感觉老公还可以分担更多。
再说,当你没有得到理解与支持的时候,最好的姿态,应该是沉默。在沉默中,等待被理解,被支持。当然不是不能辩解,而是辩解无用。
如果使性子,张嘴争论,就会引起不快。引出不快情绪的代价,实在太高了。做事的时间是可以估算的。可是坏心情的破坏力却是无穷的。
因此,我明智地选择了沉默。
就在我准备洗碗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一切先记录下来。我再次来到外面的房间,这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一个不影响别人,也不会被别人影响的空间。
我在记录着,我打算,先把这个沟通的过程记录下来,再把刚才记录一半的《纸条风波》写完整,再洗茶具,洗碗,洗锅,煮饭,洗衣。
洗好澡,有点酒晕的老公开门走出来,说睡觉。
我说等一会儿。
他说我有点晕,先睡了,我明天起来再洗。
他心里还是惦记着那些碗,惦记着分担家务。
这是不是说明,家庭的沟通,有时候,沉默忍让是最好的途径呢?
1:20,写下以上文字。
接下来,继续做我刚才说的想做的事。
至于阅读,我今天真的没时间了。
明天还得上一天的课,我的阅读时间呢?再说吧!再说吧……
今天,请允许我,为了自己的目标,摧残自己一次,牺牲一下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