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单里有一本《常识》。把他加入书单的时候,本以为是一本讲政治的书。读罢,才发现这是一本历史书。
想先摆明我的态度。对于历史,我很感兴趣那些故事,却无意努力铭记那些深远意义与影响。可能有很多人会因此觉得我十分“忘本”。
说回这本书。开头的部分,一直在讲英国君主制这不好、那不好。搞得我很好奇,一本讲美国的书怎么用这么多篇幅写别人国家的事情。直到看到近1/3的地方,提到了四月十九日列克星敦的枪声。我终于忍不住,才动手从搜索引擎了解到这是在讲1775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一场发生在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与大英帝国及几个欧洲列强之间的,以英国于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为结果的战争。
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冷静的慷慨激昂。身为殖民地人民,他希望自己的国家不再受到殖民者的侵占与剥削。这一腔热血、满肚愤慨,并没有化作文字炮弹去狂轰乱炸殖民者的残暴、无能,而是理智地展示了当下实现美国独立已经具备的成熟条件(天时地利人和)与实现美国独立后对于国家发展所处的最佳时间、最优国情(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势发展)。文中所写,绝非出自义愤青年的冲动,而是国家公民对祖国的诚实忧心、成熟思考以及贴合现实的希冀。
这本书,或者用文中所说“这小册子”,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读完,我几乎也要振臂高呼,投身独立战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作者冷静的文字,不动声色地就鼓动了我。这功力,让人赞叹(同时也很羡慕)。
另外一个让我感触颇大的是美国之所以能发展至今成为站在世界前列的强国,绝对是因其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顺应了自身特征与优势发展而来。
反观自己,在个人成长这个近几年一直十分希望有所进步的事情上,我既没有冷静的思考、理智的分析,也没有做到挖掘自身特点与长处加以进一步发展。而是盲目地希望自己看起来变得“厉害”起来,不管是育儿方面、家庭关系、自我价值体现、还是职业发展上。我听讲座、看书、参加活动,努力装扮成有知识的样子,假装自己有多么多么努力。实际上,却把本就不高效的时间管理搞得更加混乱,严重消耗身体健康,最终收获聊聊。
历史,确是无处不在。每个人面对历史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有所超越(自我或他人)。像我这样选择刻意无视历史对现今所具有的意义的家伙,受到一些惩罚是在所难免吧。那么,现在,当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对历史更加尊敬时,希望我可以从历史中发现更多的告诫与提点,慢慢成为一个真正努力变得更好的人,而不仅仅是表面上开起来是。
2017,跟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