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王剑冰老师的新书《塬上》出版,我便第一时间下单购买了签名珍藏版。
三天之后,收到新书。我小心翼翼剪开,褪去一层层的快递包装。像是打开一件心仪已久的宝贝,激动而欣喜。
终于见到书的真容了。书的封面很简洁,是我喜欢的风格。圆润饱满的两个字“塬上”赫然醒目地印在右上方。王剑冰老师的名字在封面的左上方,与“塬上”遥相呼应。书名和作者名字中间,零零散散地飘荡着几粒黄沙,或者不是黄沙,是塬上丝丝缕缕的牵念。
封面的最下面便是这本书的重磅推荐。这本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人民文学》《收获》《中国作家》《十月》等重量级媒体联袂推荐。
“一部与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作品。一部感情维系,一种血脉因缘,一种长久追寻。”看到这段话,我便迫不及待想要打开书,好好地品读。
01 塬上,归隐桃花源
虽然之前在《人民文学》公众号读过老师的文章,但拿起纸质书,读起来的感觉还是不一样。
读老师的文字,像是在听他说话。是的,在“奔流文学院”作家研修班,我听过他的课,声音很温和,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又如他的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读第一辑《塬上》,我竟读出了《瓦尔登湖》般的静谧。
记得七年前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惊讶于梭罗的文笔。他的文笔不算唯美,读着却又那般亲切,那般朴实,那般惊艳。
读他的书,你会忍不住感叹,梭罗哪里是作家?他分明还是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植物学家和哲学家。因为他的文字,简直就像百科全书,每一只小小的鸟儿,每一颗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在他的笔下,都是如此鲜活灵动。他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甚至,还有它们的生活习性。
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两年多的时间,他独居瓦尔登湖,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倡导一种极简主义的活法。他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直到今天,他的这本《瓦尔登湖》散文集,依然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王剑冰老师的这本《塬上》与《瓦尔登湖》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细致入微的写作手法,具象的事物描写,每一阵风,每一片云,每一朵花,每一缕雾,每一抔土,都在他的笔下重新有了生命。
文字的画面感极强,读之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跟着他的文字,走进塬上的春夏秋冬,走进一处归隐的桃花源。一起体会那里的风土人情,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有那份挥之不去的情感寄托。
老师的文字,是贴着地面说话的,读他的文字,你会聆听到大地的脉搏。那种感觉,细腻而温暖,厚重又踏实。
那是一股似远非远的乡愁,是一个人行走世间的底气,是生命的基础,也是根植于内心的慈悲。或者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
塬上,让他对于生活,对于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他整理出来厚厚的笔记,并由此写下了《塬上》,发表于《人民文学》2019年第5期,并于2020年获得第十一届“丁玲文学奖”。
这份奖赏,既是认可,也是鞭挞与鼓励。
02 少年雪白,草木时光
剑冰老师说:“我主动到塬上深入生活,怀着异样的新鲜感,经历着孤独与单调,感受了四季时光。我每天都在发现,交流,记录。我在这里结识了不少乡亲,认识了那么多野草野菜,那么多的鸟;见识了平原少见的大风大雨,以及漫天漫地的大雪。我完全知晓了地坑院的构成以及与之相关的乡俗乡约,也懂得了塬上人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和梭罗一样,他的创作,是沉浸式的,切身体验的创作,绝非一个人的浮夸臆想。他的文字是真实的,情感是真诚的。
在塬上生活的三年时光,他的创作灵感一点一点涌现出来。那是儿时回忆的召唤,是童年生活的缩影,也是少年时期懵懂的眷恋。
然后,有了本书的第二辑《旷野》和第三辑《地气》。说是旷野,其实是他不能忘怀的情感维系。说是地气,其实是他对故乡的怀想,是萦绕在耳畔的乡音,绵延不绝。
那旷野,那陡河,那辽阔,是属于渤海湾的,是记忆深处,大海的每一条河流脉络。
那大雪,那暗夜,那地气,是他的少年雪白,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草木时光。
那时,他正青春,她还年少。梦里花开,梦里花落,知多少?
他用小说的写法,将那些旧时光里的趣事,一一还原。他用一枝素笔,勾起一帘月色,将所有隐秘的往事,一一打捞。
而后,把它们盛放在散文的篮子里。如一片片闪着蓝光的瓦,沉淀于岁月深处。
老师笔下的瓦,是有生命的,有温度的,有灵魂的。
“风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发出怪怪的声音。那是风与瓦语言上的障碍。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风只能改变自己。”
读着老师的文字,我似乎听到了秦砖汉瓦,踩着悠悠的小碎步,带着远古的呼唤,向我走来。
那是民族的血脉盈动,是文明的薪火相传,也是一代又一代人亲切的呼喊,朴素的追求。
03 古朴端然,梦回周庄
作为北方人,我亦是喜欢古风古韵的东西。可遗憾的是,我见识过北方平遥古城的厚重,欣赏过苏州园林的精致,体验过凤凰古城和丽江古城的典雅,却一直未曾去过周庄。
周庄,恍若一个穿着素色棉麻衣服的女子,端然,秀丽。你来,或者不来,她就在那里,不曾离去。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她依然那样美丽,朴实而动人。
我跟着剑冰老师的文字,与周庄赴一场迟到的约会。我知道,她一直在那里等我,安安静静,周身散发着迷人的韵致。
剑冰老师曾在1999年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绝版的周庄》,并于2008年出版了《绝版的周庄》,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之一。周庄将这篇文章刻于石上,授予老师荣誉镇民。
自此,他便将周庄作为生命中的又一故乡,不时地生出一种念想。而我们,恰好可以通过他的文字,揭开周庄神秘的面纱。
我最喜欢的是三毛茶楼。一方面是我自己也经营着一间茶馆,对于茶总是有一种割舍不掉的念想。另一方面,三毛是我第一个喜欢的作家。
高中时期,我追完了三毛所有的书籍。从《送你一匹马》到《撒哈拉的故事》,再到《万水千山走遍》。读她的书,感受着她的喜怒哀乐,陪着她一起哭,一起笑。甚至曾经幻想着,要去一趟撒哈拉。
在剑冰老师的书里,再次与三毛相遇。他说:“三毛有一缕精魂在周庄,那便是三毛茶楼。那是周庄为她打造的一个心灵的栖息地。”
我想,老师也是爱三毛的,循着她的足迹,写出了《绝版的周庄》,写出了《缘流》。
若是有机会,我定要穿一袭素色的棉麻衣服,或者一件素雅旗袍,撑一把油纸伞,踏在周庄的青石板上,等一场烟雨蒙蒙。
若是累了,便走进三毛茶楼,与你静坐,对饮山河。
04 同根同源,向素向美
泡上一盏老茶,继续读老师的书。
茶,是八十年代的老班章,暗褐色的干茶,俨然是经历过了时光的洗礼。如一位深谙世事的老者,青涩与浮华早已褪去,沧桑却并未浸染。
岁月,将醇厚与内敛,随手相赠。当沸水与老茶相融,悠悠的兰樟香,从小小的紫砂壶里晕染开来。伴着书的墨香,将我再次俘虏。
茶香氤氲,书香袅娜,时光也仿佛静止了一般。一个人,一壶茶,一本书。茶,慢慢地品,书,细细地读。
与老师同为中原人,与黄河为伴。因而,也对最后一辑《相系》有了莫名的亲切感。
剑冰老师也化身为历史学家,我跟着他的《祖巷》,见证中原人的大规模迁徙。走进珠玑古巷,仿佛走进了自己的故乡。
等到夕阳开始打点行装,云霞随风漫卷,便再来一起探寻《大河之上》,这里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
山高水长,一路颠簸。淌过涓涓的细流,走过陡峭的山坡,喝过清列的冰川水,来到约古宗烈曲,走进大河之源,枕着黄河露宿。
“昆仑山与巴颜喀拉山呈现一围的轮廓,暗蓝的天空平搭在上边,像一个顶棚。星星缀满棚子,这里那里眨着眼睛。半弯明月提着青灯,放牧着洁白的云朵。那些云团仍然在赶路,它们还要去哪里?”
读着读着,我也仿佛置身于五六千米海拔的青藏高原。
西藏,一直是深藏内心的向往。虽未去过,但我依然可以跟着他的足迹,走一遍辽阔的藏原。
看雪落峰巅,落出了形象,落出了壮观,落出了气势。听经幡转动,无数密密麻麻的经文,那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绝响。
那里的阳光温暖而饱满,那里的绿草蓬勃而水灵,那里的生灵狂野而奔放,那里的花儿纯净而自然,那里的人们朴实而真诚。
他们,向素向美,向上生长。不惧严寒,也不在意谁的目光。就这样,与天地同生共长。长出生命的韧性,长出命运的慈悲。
05 致敬《塬上》,生命的原乡
合上书,一颗心也仿佛在跋山涉水之后,回到了原点。
内心是安静的,静得如石上清泉,缓缓流淌。又如松风穿过庭院,落在眉间。
读完之后,我在写作群里与大家交流。我发文字说:“读经典文学,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我的新书已经读完,准备写篇读后感。”
娟姐得意地说:“我刚收到新书,还是签名版的。看到大作家的亲笔签名,好亲切。”
玲紧接着回复:“我的也是签名版,像中奖了一样。”
说完,都纷纷晒出了自己的签名版新书,像是在炫耀一件中奖的奖品。
淡淡然说:“我的新书还没收到。”我回复她:“慢慢等,不着急。好书值得等待,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等待。”
娅莉忽然发个小视频说:“我的没签名。”我打开一看,真的空空如也。我心里想,会不会是老师太忙,忘记了?但又觉得以老师的严谨,应该不会的。
后来,她说,她是在当当上下单购买的。怪不得呢,当当上是非签名版。我告诉他,只有我发的那张海报上,扫描二维码,进入微店,才能购买签名珍藏版。
她调皮地说:“老师,你没提醒我?”我哭笑不得,赶紧回了一句:“抱歉,我可能忘记提醒大家了。”
想起几天前,刚刚做出海报,我便迫不及待地发到朋友圈,发到自己的文友交流群和写作交流群,想和大家一起,共读经典。
我始终觉得,好的文字,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好书,也值得被更多的人读到。
当我把海报发在写作交流群的时候,大家纷纷下单购买,她们说,相信我的推荐。我当时一阵感动,竟忘了提醒大家扫描二维码,才能购买签名版。
但无论在哪里买的,只要有好书读,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娟姐说,她准备打开好好读一读。第一辑便是塬上,那里是她的故乡。
玲说,干脆我们读完之后都写一篇读后感打卡吧?大家纷纷赞成。如此,甚好!
我想这便是好书的魅力吧,读之唇齿留香,念念不忘。很荣幸,也很庆幸,读到王剑冰老师的全新散文集《塬上》。
《塬上》,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诠释着一位文人对于文字深深地敬畏,探索着生命的原乡,追寻着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内涵。
作者:茶诗花,安静的写作者,文字里的修行者。安般兰若签约作者,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洞见》《十点读书》等千万级大号转载。开一间茶馆,饮红尘悲欢。执一支素笔,写世间温情。已出版美文集《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逢》,全网热销中。公众号:茶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