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有个朋友微信上问我“在吗?”,我因为在忙,没有留意到微信,过了一会,我回“在”,结果,他等到一个钟头之后,又再问我“还在吗?”
我就懵了,这年代还有人问“在吗?”,我如果不在,那还得了!
现在微信已经普及到大叔大妈,以及小学小朋友了。作为腾讯的产品,它跟QQ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作为新的沟通媒介,它的合理使用也正是反映了一个人的情商高低。我作为微信的重度使用者,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1、微信昵称别用一些特殊字符、头像尽量少更换。
昵称最好就用自己的名称或者笔名,这是个人的品牌。假如用特殊字符,别人很难记得住,想搜索都很难。头像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尽量用清晰的、能够代表自己的照片。别三两天换一次头像,增加别人的认知负担。
2、添加好友的时候自我介绍,别一声不吭。
主动添加别人的时候,自报家门。成为好友的时候,主动做下自我介绍,即使是被动添加好友。如果一声不吭,过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这个好友是为什么添加的了。自我介绍可以方便大家找到共同点,可以有话题切入,也方便做好备注,以免长时间没有联系就忘记了。
3、有事说事,别问“在吗”。
如果回“在了”,要是你找我借钱怎么办?回“不在”了,你请我吃饭怎么办?有事就直接说,别人忙完了自然就会回你。没及时回复的,也别语音、视频聊天轰炸,如果真有急事重要的事,就直接打电话。别有了“微信”,忘了手机本身的功能“电话”。
4、语音前先考虑下对方是否方便,别一大段一大段的发语音。
如果人家出门在外、或者在开会,怎么听语音?我们用语音方便说的时候,还要看看对方是否方便听。不然就用“讯飞输入法”,把自己的语音转化为文字,再发送。日常语音尽量简短,最好不要超过30秒,一来要求说重点,二来减少听者负担。
5、群发信息请慎重,别群发“清除拉黑好友”信息。
节日时复制粘贴祝福短信是容易,但也正因为容易,显得没有诚意。假如能附上对方姓名,简单的几句问候都倍显珍贵。“微信太卡?清清吧。不用回。试试吧,复制我发的消息,找到……”看到这样的群发信息,我都想拉黑了。知乎上有关于这个的回答,“非常不喜欢,因为真正把你删了的人收不到信息,收到信息的却会收到你质疑的伤害。如果你记得你的朋友,你肯定会联系的,有没有删你,一联系就知道了,你都想不到联系的朋友,即使把你删了又如何,未必微信多几个人,就真的卡了吗?”反正,我觉得没必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才清除“黑名单”。
6、朋友圈别单一、多频晒产品、晒自拍或者晒娃。
做微商为自己的产品打广告这没问题,问题是一天到晚十来二十条都是你的产品,谁受得了,这是朋友圈不是用户圈。有些做微商的,偶尔发一发,写写有意思的软广,让别人知道Ta是做这方面的微商,要买自然会找Ta。晒自拍和晒娃也是,每天刷屏十条以上的,咱还是不做朋友好了。
7、朋友圈多给朋友的作品点赞、最好评论,自己别总散播负能量、甚至骂人。
鼓励是最珍贵的支持。成长路上,如果有你的点赞,相信朋友会走得更欢快顺畅。真诚的赞美,不是虚伪的恭维,这常常能够为自己积累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自己的朋友圈,少发牢骚和抱怨,情绪低落时建议选择其他的方式发泄,别把你的朋友圈变成了情绪垃圾桶。
8、别轻易暴露别人的隐私,这是大忌!
别在朋友圈评论别人隐私的事情,因为朋友圈里的评论共同好友是可见的;分享别人的名片时征得对方的同意,拉别人入群同理;别把跟朋友的私人对话截图发到别人或者朋友圈,除非朋友同意,最好P掉朋友姓名。
9、大群里,别动不动刷屏、斗图,别公群私聊。
要知道,别人可能是用数据流量,哪受得了动图和视频来刷屏。大部分人不相关的事情,请私下自己聊,别占用公共资源。
10、红包,别只抢不发,发的时候,别发个一分钱的。
微信上的红包,有它的神奇之处,可以活跃气氛、可以表达谢意、可以作为游戏。通常情况下,抢了几个红包的,最好也得“回敬”一下,有来有往,别默默地抢了话都不说一声,以为人家不知道啊?实在不想发,道个谢,这是最起码的。发红包时,大方一点,发个一分钱的还不如不发。看到红包可以抢本来心情蛮不错的,结果看到一分钱,呵呵。
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微信礼仪,当然,指的是一般的好友或者工作群,超级熟悉的亲人、好友另当别论。事实上,微信作为个人窗口,其反映出一个人的行事作风,情商高低,从微信也就略窥一二。
愿微信成为增光添彩的工具,而不是成长道路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