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
作者作为圣保罗中学的毕业生,通过自己的经历、思考,揭露美国精英教育的背后真相。过去美国有钱人的孩子天生就是精英,如今他们需要通过教育获得一些不同常人的能力,以此证明他们的精英地位。而教育本就不公平,精英教育告诉孩子,表面上不承认精英教育,要做给公众看,似乎教育是公平的。事实上却要时刻提醒自己所处位置。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培养荣辱不惊,淡定从容的气质。
不仅是美国,中国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呢?甚至不仅是教育,行行业业皆是如此,哪来的公平?所谓门槛,能力够了就是门,能力不够便是槛。要想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代代相传,不要想着靠国家、靠政府,一切得靠自己的拼命努力。阶级门槛是难以跨越的,谁更早觉悟明白这个道理,尽早开始奋发图强,谁就拥有先发优势。
政府学校不会将这些逻辑告诉我们,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了思考,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走上人生巅峰。如今知识的获取如此轻易,有思想,有学识,有阅历者得天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02 《我在底层的生活》
作者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一名作家,刻意体验底层生活,经历了餐厅服务员、女佣、超市货架服务员以及其他兼职工作。她总结,一个单身健康的底层人民,辛勤工作只能维持收支平衡,而且是在没有生病的情况下。他们陷入了越工作越贫穷,越贫穷越工作的怪圈,并且失去尊严。由于富人不断争夺优质资源,穷人不得不承担更高的生活成本,而同时,富人不会因为他们的辛苦付出而尊重怜悯他们。
人出生时,外貌体型智力差不多。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富人和穷人?这里既有原生家庭的财富差异,更有他们的见识给他们的思想带来的差异。难怪说知识改变命运,贫穷限制了想象。穷人得不到教育,无法拥有好的收入,进而更加努力的从事低端劳动,微薄收入。如此循环往复,因此想要跨越阶层是一件极其有难度的事情。
富人与穷人产生最大差距的根源在于大脑中的知识见识,有了知识才有方向、方法和行动力,才有机会冲破阶层的固化牢笼。
————————————————————————
03 《故事经济学》
故事是最适合人类心智的信息模式,要学会用“冲突颠覆生活”的方式描述故事。平淡无奇的,那叫叙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用故事说服对方的成功案例。孩子们都喜欢的游戏,是有故事情节的;古往今来的各种寓言故事流传至今,靠的也是故事情节;广告营销有了故事,顾客就有代入感;人际交往通过故事笑话拉近距离;缓解尴尬气氛或者阐述某些道理时使用故事,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着多积累一些故事,不论在脑子里还是在笔记中,说话写作都可以用上这些素材。注意运用好冲突、颠覆、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