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的一生当中说的话有90%是废话。
可想而知废话对生活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那90%的废话,生活得多无聊、多无趣、多寡淡、多苍白。
可是说话是一种感觉可以肆无忌惮的日常交流方式,又是一种需要斟酌三思才可发出的学问。
口出声音很简单,只要上嘴唇和下嘴唇一碰一开,动作简明扼要,声音自然而然就发出了。
说话可以自由散漫,是三五好友围炉煮茶,便可触膝长谈;也需严肃谨慎,有时不经过思索的话发出可以伤人于无形,所以有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语句。
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能让人的生活增添色彩,也可让人跌入深渊,说话的主导性太强,不能太约束,也不能太放纵。
有时候跟人说话,感觉到他的难过、伤心、痛苦、无奈,他的情绪你都能感应,但是话到嘴边却无从诉说,不知如何说,也觉此时说话显得苍白无力,还不如不说。
但又不能不说,于是又绕了回来,尽说一些苍白无力的废话。
你深知废话,却觉得还是要说点什么,纵使它苍白无力。
我想,这大约也就造就了那90%的废话由来——聊天是废话、不假思索的话是废话、安慰也是废话,生活也就由一堆废话推着前进,是喜是悲,总要发声,不能做个哑巴。
有时觉得哑巴也没什么不好,没有了说话的能力,也就避免了祸端,毕竟“祸从口出”嘛。
但如果世间没有了声音,那是很可怕的,所以哪怕是祸端,还是吵吵闹闹的好,至少有点人气。
对,人气!
有了人气才能感觉是活着,活在人群里,那样复杂与直白、善良与险恶、美丽与丑陋的人群,通过说话来温暖彼此,也通过说话来伤害彼此,互相扶持又互相算计,伤的遍体鳞伤后依然要活在人群里。
我有时候就想,发明语言的祖先为什么不创造只有美好的话语,那样就不会有恶语相向的悲剧,但又觉得那样想很白痴,所谓福祸总是相依、美丑总有对比、人都有多面性,哪有事情是单方面的直白,前人都已悟出了道理。
说话,好有好的好处,坏有坏的道理,由人选择,然后说自己的话,走自己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