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需要学习》读书笔记之九

接纳彼此,放下改变对方的执念

1.你有没有想过要去改变另一半?

有个段子,国外有本书叫《How to change your wife in 30 days》,上架即热销。后来作者发现里面有个词拼错了,应该是《How to change your life in 30 days》,结果卖不动。

回到现实,以下情况大概也是寻常。

老婆希望老公是个好学、上进的人,回了家要么读书要么运动而不是窝沙发里玩游戏或者刷视频。

老公希望老婆温柔贤惠点,回家给个拥抱,说句“老公辛苦啦,欢迎回家,今天做的都是你爱吃的”而不是冷眼相对,责怪怎么又回来这么晚。

我们都觉得对方理所当然应该是我们期待的样子,因为那个样子明明才是“对”的。

这“应该如何”的假设来自哪里?背后是什么?

来自我们自己的成长环境中重要的人际经验(我爸爸/我妈妈就是那样的)、来自大众文化传播(电视影视剧小说)、来自内心未完成的愿望(自己缺什么,期待对方有什么)……

假设的背后是需要和期待,当现实不相符时,我们就会感到焦虑和失落。

说到底,想要对方改变的本质,是我们心里关于“爱情应该怎么样”“伴侣应该怎么样”的执念(潜意识)。

不说对错,它里面包含的信息真有点戳心--“你并不是我理想中的伴侣”。

这样的不认可,会成为矛盾的源头。

2.当我们要求对方改变,实际上是在要求什么?

1)行为上改变--希望对方有所行动

比如多陪家人,多承担家务,好好和孩子说话等。

2)态度上改变--希望对方重视自己的愿望和需要

“我希望你有时间多看看书。”

“我同意你的看法,确实家里的氛围会更好些,只是我这段时间太忙,没精力,抱歉了。”

--即使没有改变但积极回应了也很好

3)希望改变是心甘情愿而不是在要求和逼迫下产生

这情形很矛盾。改变是你的期待,你的要求,却要让我欢天喜地地去接受并执行。太难了!

爱从来有两面性,一面是控制,一面是放手。

你对我越是重要,我就越难以忍受你跟我的期待不一样。因为它触动了安全感。

但是,谁都明白,被要求来的爱不是真正的爱,自发自愿的爱才是。

那么,让我们试试,放弃控制和要求的想法,还彼此自由,就只是爱对方,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3.如何让改变发生

1)从改变自己开始--主动为彼此的关系探索新的可能性

改变不是一个人的事,但往往从一个人改变开始。你改变,他/她就会改变。

过来人深有体会。

我们的社会推崇“积极上进”,但在亲密关系中,这个价值观或者其他价值观并没有天然正当性,也不比别的价值观优越,更不意味着我就有权要求你改变。

我尊重你有自己的想法和处理的节奏。咱们协调好彼此不同的心理需求,不争对错,好好商量。最终,你愿意我愿意,改变才会发生。

我想我可以做的是,别再说“应该”,让你做自己。

2.看见对方的付出,并愿意为对方付出

就做一件简单的事:用两个句式造句,说给对方听。

第一句:如果我的伴侣……,我就可以……。(代表我们渴望对方改变的愿望)

第二句:幸亏我的伴侣……,我才可以……。(代表我们对伴侣付出的感恩)

你突然间,发现自己看见了,原来他/她做了这么多,自己却把对方付出当做理所当然,视而不见。

建议把第二句话好好说给对方听。他/她一定会很感动。

3)走出受害者角色

在关系里受了伤,就把自己当做了受害者,这个角色认同会不断强化,带来怨气和变成自我保护的壳。

走出来,去看到这角色背后的怕,去理解这角色带来的伤害,再着手改变。记得邀请对方一起啊,放下过去,选择信任,重新开始,我们会再次发现彼此,找到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