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建筑精美,可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桥,形态各异,各有风姿,但我尤爱亭。
亭者,停也,从高从丁,道路所舍,人停集也。亭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原为供行人休憩之用,但因其造型精巧、形式灵活而逐步演变为景观建筑,被广泛用于园林建筑中。一间小亭,或居于山顶,通览全景;或藏于林间,半隐半露;或立于水畔,倒影成趣。中国园林中不乏名亭,如得名自欧阳修诗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翁亭,取意自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亭,其他如爱晚亭、湖心亭、沧浪亭等,亦各有风致,但于我却总少了几分亲近,多了几分距离。
亭作为景观建筑,在家乡的小县城也甚为常见,或路旁绿地、或湖阴柳岸,百态千姿,不乏精巧之作,但终归少了些历史的浸染、文化的熏陶,自然也就少了些动人的魅力。
其实南宫亦曾有一亭,名大风亭,又名麦饭亭,可追溯至汉光武帝时期。据《后汉书·冯异传》记载,“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蓺火,光武帝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菟肩。因复渡滹沱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当时王郎雄踞邯郸,兵势正盛,光武帝落魄南宫的经历可谓狼狈至极,但否极泰来,光武帝招来援军后迅速扭转局势,攻破邯郸,打败王郎,为日后鼎定天下奠定了基础,南宫也成为他遇难成祥的龙兴之地,后人特意在此建亭纪念,即为大风亭。
有趣的是,千年之后,另一位皇帝明成祖朱棣也因兵败落难南宫。东昌之战,燕军大败,大将张玉战死,朱棣仓皇而逃。据嘉靖版《南宫县志》记载,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取道过南宫,暂止县西关王庙(大风亭北侧)”。《重修大风亭记》中写到,南宫“虽偏隅僻壤,皆有云气显护,昭人耳目”,这或许正是朱棣取道南宫的原因,此后仅过一年朱棣便登基称帝。
嘉靖二十五年胡延召任南宫知县,得知曾有两朝皇帝在此驻跸,并且遇难呈祥,成就帝王之业,特请当朝检察御史南宫人刘濂书丹,刻立“大汉世祖皇帝驻跸碑”、“大明成祖皇帝驻跸碑”,并建“驻跸亭”。清嘉庆二年知县丁履端再修“大风亭”,并立“重修大风亭记”碑。一时慕名而来,瞻仰胜迹,抚今追昔者络绎不绝,大风亭也成为“南宫十景”之冠。
常愿一睹名亭风采,可惜今名亭已毁,仅存一些文献资料,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城中上了年纪老人说,大风亭亭基尚存,还有三座石碑,保存在北城小学内。怀着朝圣的心情,我特意去了一趟北城小学,却不想只看到一座花坛,依稀残存着些亭基的影子,三座石碑孤零零立在那里,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三五小童在石碑的底座上嬉戏,浑然不觉脚下踩的是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珍贵文物。我突然失了观赏的兴致,剩下的只有无奈与迷茫。忽然想起旧时南宫十景,除普彤塔外,或毁于战火,或毁于人祸,今多已不存,甚至连土生土长的南宫人大多也已忘记,这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
回家路上,街上甚是热闹,商店门前各式各样的圣诞树争奇斗艳,才觉原来已是圣诞。人们来来往往,好不高兴。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大风亭之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