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初衷的自我解释
您好,认识您很高兴,我叫张吉清,老家户口,山东省德州人。人一定没听说过,但是德州扒鸡一定会有耳闻,原因很简单鸡比人有名。
本人,首先不是职业作家,也不是业余作者,本人根据自身条件的定义,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业余“写手”。
本人职业工种性质,很难划分。说农民,没有一垄土地。说工人,没有任何社会福利保险。生存方式,主要以打零工为主。在城市打工美其名曰:农民工。在现代社会体系中,被专家称作为“弱势群体”。
由于,打工期间,工作的性质不稳定,以及流动性比较大的特点,所以,空闲时间比较多,而且枯燥,缺乏生活情趣。再加上本人不吸烟,不喝酒,不打麻将,基本上闲得无事可干。
于是,为了自己有点儿乐趣,有时发泄发泄工作中闹心事和心中的不满,还有对社会新闻焦点的自我评价。养成了写“随想记”的习惯,当初并没有目标,也没有思路。只是本色事实记录,所有的事件感悟,以及随心所想,都是最原始的东西。
后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长,以及对文学的认识,本人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切身经历,决定原创孤独一派的文学路。
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类型,也是自成一体的孤独派。文章不是散文,不是纯小说,又不是纯理论文学。同时这些文学性质特征或多或少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章中。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原因看似非常复杂,其实很简单。“写手”有自已内心坚守的东西,这是原则性,同时还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批判社会的不满之处。同时还有为读者答疑解惑的东西,隐藏在里面。
首先设定的人物背景借助古代,借助神话,然而新闻社会焦点,事件热点是当今社会。文章的结尾是生活哲理和心灵鸡汤。
文章的结构有“写手”的情怀,自述散文,有小说载体陈述当今事件,还有一些人生哲学掺杂其中。这种“清新派”是反映的当今社会,带有批判讽刺色彩的文风,同时,“写手”又宏扬正能量的精神,批判社会上的假恶丑现象。
这是“写手”的文学创作道德底线。初心思想和精神世界,不可以随意改变。唯一改变是文章中的病句,错别字,涉及法律专业问题,至于内容不可改变,这其中的内涵只有“写手”心中知道。
所有文章,“写手”都是采用原始手写稿创作,以保留原创证据。尽量避免雷同,坚持原创,不去抄袭和模仿等等。
如果本人按着别人走过的文学路,继续向前走,一定比较好走。“写手”认为尽管这样的文学路道很平坦,缺少自己独特的个性,文章中缺乏独特的见解。自己弃其量只是一个追随者,或者是一个模仿者,只是一个跟随别人的影子而已,并没有多大意义。
故此,本人要独辟蹊径,才是自己所追求的东西。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的东西,让读者一眼看出是“写手”的原创东西,尽管并不完美,但是一眼辨认出文学上的奇花异果。
“写手”的创造的文章,不是单纯的文学,而是一个杂家文化载体。类似于一艘航空母舰,包含着海陆空三军,多部门,多兵种,多种设备,组成的一个合作体。什么是航空母舰,其实就是多种武器共同整合在一起的新式武器作战装备。道理很简单,过程很复杂,主要是整合资源的协调性,以及各兵种的默契配合程度。
再比说二人转,其实也是一个杂家文化载体。里面包含着舞蹈,模仿秀,口技,唱歌,快板,相声的笑话,杂技等等,内容比较丰富,花样翻新,类型繁多。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观众,才能有票房的号召力,使得二人转的生命力越来越强。
反观其他剧种,历史久远,属性过于单,过于纯,不吸收其他派系剧种,不接纳外来新生事物,结果成了“死亡”的剧种,一步步走向坟墓的结局,最后导致后继无人,成为“灭亡绝种”的文化产业。
四川的川剧,天津的评剧,上海的越剧,山东的吕剧,河南的豫剧,河北梆子,安徽的黄梅戏,还包括国粹京剧。这些高雅,大舞台,上流社会曾经的最爱。越来纯,越来单,越来越没观众。
个个都成了“夕阳红”的产业,“夕阳红”看似红火一片,其实黑暗就在眼前。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主要原因剧种不更新,缺少主创人员,体制僵硬,古板规矩多,不改变思路,故步自封。
为什么唯独二人转,是中国唯一活着的地方戏种,他的生命不过三百年,但是活得比谁都有精神。重点在于人,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吸收其他行业的优点,不断改良和调整演出方案。并且采用台上的二人转演员与台下的观众有互动的节目,亲近观众,走进观众,挑起观众热情的气氛与演员打成一片,进一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虽然,二人转不被某些学者、专家、教授看好,但是人民群众喜欢观看,心甘情愿花钱买票观看。这是改良二人转的魅力所在,也是观众对二人转的认可,更能体现出二人转的生命活力。
至于,那些打着高雅、专业、纯种、正派、主流的剧种,正在被学者、专家、教授,一步一步引导进入死胡同,走进死亡的坟墓,将来后辈人只能在非物质博物馆看到他们曾经辉煌的身影。
言归正传,“写手”以唐僧师徒五人取经回来之后,吃完了取经的庆功宴之后,来到长白山游玩,为历史事件背景。唐僧师徒五人在享受了长白山的美食,饮用了千年人参老酒,一睡一千年,一觉醒来便穿越到公元2016年。
从此,拉开了大幕,唐僧师徒五人,如同人的一只手掌,虽然有五根手指头,共同生长在一只手上,但是功能不同,同时有合作,有分工,有向心力的统一团结,也有政见不一的分歧。
这是整个故事原委的向心力,伸开手掌是五个手指头,握紧拳头是一个整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实虚相合,故事内容情节由古今结合二者相辅相承。
本人所原创的文章,成份并不复杂,只是多种文学形式共同整合在一个新体系。这里面有旧瓶装新酒的创新的思想和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追求改良的精神。
本人对传统书面出版物的建议
传统的书面纸制杂志和报纸, 同样面临市场的淘汰,如何应对新型网络媒体,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本好杂志或一份好报纸,如同二人转一样,应该打破有的僵局,破除陈规旧俗,推陈出新。增加文学的包容性,在于突出个性,吸收杂家,才能使文学百花齐放。只有百花盛开,才能吸引来蜜蜂种蝴蝶,传播花粉,扩大物种,扩大群体。
目前的书面杂志和报刊,在新型网络媒体的大力冲击下,已经丧失了大部分江山。如果不及时作出调整。那就极有可能面临破产或者死亡。
传统的销售方式,坐等顾客上门,已经早已过时。尤其是电商时代。上门送货,成为新型销售趋势。如果商家不改变销售思路,那么消费者只好换人,换商场。现在的杂志与报纸业的销售也是如此,销售思路不换,读者就会换人!
“三物”与杂志的现状
传统商业营销方式,例来奉行“好酒不怕巷子深”坐等客人主动上门,商家卖什么,消费买什么。主动权在商家手里,消费者想扭转这个被动的关系,一个字“难”!
杂志、报纸毫不例外,也是顺着传统营销的老路,举步维艰,逐渐走向穷途未路。
根据目前“写手”观察和摸索,用三个形容词概括,杂志的处境,第一是“动物”,第二是“植物”,第三是“废物”。用动物形容主编人员和作者,一点儿不为过,起五更,爬半夜,写稿,修稿,定稿。这是“动物”的表现。
当用心的创作的作品定稿完成之后,变成了报纸或杂志的铅字之后,成为僵尸,形成不动体的“植物”。
当“植物”文章,缺乏知识性,缺少可读性,自然而然没有了吸引力,那么读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文化产品,扔进垃圾,变成“废物”。
这“三物”对杂志或报纸来说,作者著作的小说文学需要创新,因缺乏吸引力,难以引导读者阅读。杂志社或报纸出版社来说,没有把握好时代的脉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造成小说文学与时代脱节,故此,被市场和消费者淘汰,在所难免。
经营思维上的僵硬制度,条条框框过于多,过于死板。杂志和报纸的主管领导不放权,不创新,不改良,故步自固,坚守陈规旧习。拒绝接受新生事物,拒人才千里之外。这也是杂志和报纸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按着上下游关系划分,第一位是杂志社或报社,第二位作者,第三位读者。三者分老大、老二、老三。可是在现实生存关系体系中,
处于未端的老三即读者。
按理来说读者才是真正的老大,读者是作者和杂志的衣食父母。
可是现实绝非如此,第一位杂志社和报社,高高在上的态度,难以改变旧的体制,主动采用创新的作法,打开拒绝人才的各种限制。这充分体现了一个老大有权力就有威力,谁有权谁说了算的风范,而不是谁说得对,谁是老大。这很明显是单位领导头脑僵硬,不懂得变通之术,也没有胆量、魄力和决心,敢改变死板制度上的缺陷!
第二位是职业作家,自视清高,不愿与普通民众接触。自我感觉良好,难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所创作的作品情节描写和自然现象违背常理与现实情况有天壤之别的差距,理论知识上有明显的硬伤,读者难以认同,自然不会为作者的错误买单。这类拿工资的作家与深处在社会中的群众作家的作为,以及写作作风格格不入。
前者脱离实际生活,文学作品空虚,假冒,事件情节存在水份多,创作不认真糊弄读者。后者深入底层社会,能与作品中的类似当事人同吃同住或者深入底层社会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充分了解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自然现象,自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信度高,经得起读者心灵的推敲和时间的检验!
第三位读者,对杂志和报纸脱离群众生活,并不买账。文章缺乏味道的文学作品,就像一碗白开水一样,一眼看到底,平淡无奇,太过普通,难以抓住读者的心。是读者抛弃了杂志和报纸,还是杂志和报纸甩了读者。
我想两者都有,彼此之间,互不买账。但是谁是“老大”这个问题上,存在争议。杂志和报纸与读者争赢了,成了老大。那么读者要么寻找新型媒体,要么远离是非之地。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衣食父母走了,谁来为自己未来生活买单呢?这个“老大”当着有意思吗?
如果杂志和报纸改变经营思路,按着“逆向思维”逻辑,执行读者第一位,作者第二位,杂志社和报社第三位的原则。
首先,把读者的文化需求放在第一位,贴近百姓生活,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尊称读者为“老大”的原则,那么杂志社和报社的日子,一定比现在好过。
其二,组成读者与作者,以及文学偶像,经常互动交流思想,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杂志社和报社提供一个交流活动平台,让作者与读者一起参加大型社交活动。一起就餐,一起拍照,双方坐在一块探讨文化需求和传播,给读者一个走进明星偶像的机会。这不仅是作者深入老百姓生活的体验,也是创作的灵感源泉之一。
其三,作者与杂志社和报社的关系,是鱼水情怀。作者既得稿费,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时又能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知识。
双方既然是鱼水情怀,那么作者推销杂志和报纸,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作为杂志和报刊的一份子,作者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明表面上的是推销杂志或报纸,其实暗地里在推销自己的文学作品。
杂志或报社以稿费养活作家,作者用文学作品和自身魅力推销自家产品。作者与读者之间,融为一体,重点在于培养读者的阅读趣味,增加文学作品可读性,知识性,着重培养读者读后感想,增强读者与作者心灵沟通,以及互相了解彼此当下老百姓对文化需求。
故此,杂志或者报纸,作者,读者三者都是受益者,三者共同分享社会综合效益,以此推广,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
另外,杂志社和报社拉动商业广告,打造旅游景点。以供读者,作者,杂志社或报社主创人员公共活动的场地,还可以做为后期的影视创作基地等等。
书面杂志或报纸必须与网络新型媒体共同合作,才能保持线上和线下双向相辅相承,增加读者关注度,增加作者与读者互动。
好文章与一般文章的差别
在当今物欲横飞的年代,各种名利为第一的时代,人们人心浮燥,名利至上。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也不例外,不求质量,只求数量,文学精典作品如同凤毛麟角,文学垃圾作品多如牛毛,作者追逐名利第一位,创作文学往往是第二位。造成这样的局面有社会责任,也有作者的良心责任。社会缺少监督和引导责任,作者为了各种名利,如同“文中妓女”出卖自己的良心的精神灵魂。
精品文学和一般性文学,分为两派。一类是属于“口腔派”营养性精典文学,读者阅读后获得人生哲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读者的人生阅历,调节读者兴趣爱好,都是传播正能量的文化知识,秉承着谁读谁受益。另一类是空有虚名,跟风,空虚,空洞,是属于“肛门派”的废物处理的一般性文学垃圾,内容空洞乏味不说,而且里面不但有臭味,而且还有毒药,谁读谁是受害者,传播的是负能量的东西。
首先说一篇精典的“口腔派”好文章的故事情节,如同食物中不缺少的加碘盐,既能有营养价值,又能为饭菜增味添香。这类文学精典,变成读者喜欢的美食。当读者津津有味地阅读之后,充分地消化和吸收,转为人类的精神食粮,使自己在前进的生活道路有了生活新动力,使自己在未来的道路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顺。
一般性“肛门派"垃圾文章,内容如同放屁一样,有空响,有臭味,松散无主题。这种读者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废物气体,只能污染空气,令读者作呕。
垃圾文学一般性文章的故事情节,形势跟风,内容假大空虚,无主题,无创意,无营养。废物一堆,如屎、尿、屁一样,只会污染空气,污染环境,除了让人闻到一点儿臭味,没有任何用处。
一篇好文章,带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作品,通常有趣味性,有知识性,有波浪起浮不定的生活经历,还有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最重要的是有人性。
这样共同组成了一个综合体,使不同阶层的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取一部分自己喜欢的知识。主要的功能有读者在阅读后,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引发自己的思想达到作者的思想高度,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崇高的精神,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
读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只不过是选择不同。至于选择“口腔派”营养型的精典文学作品,还是选择“肛门派”废物处理型的垃圾文学作品。
这个主动权在读者手里,看读者的精神需要和文学素养。亲近精典文学,启迪人生,开拓智慧,增加人生阅历,增长知识。而亲近垃圾文学,是人生的消极表现,以悲观对待世界,人生缺少正能量的阳光,使自己的生活处在黑暗之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希望读者尊重自己的选择,不过在选择之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亲近精典文学,远离垃圾文学,对于负能量的文学作品,敬而远之比较“妙”!
张吉清 长白山·斗士
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镇
2018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