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对女性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婚姻家庭对女性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事业和婚姻家庭对女性来说是否只能二选一?还是可以二者兼顾?如果我有了事业是否可以不需要婚姻?如果我选择了家庭是否一定要放弃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了丈夫,有了孩子,他们是否就一定要成为我生活的中心?在爱情、婚姻或家庭中,女性的自我在哪里?该如何自处?如何与生活和解?女性该如何优雅的老去?…….关于女性的这些主题很多文学影视作品都有探讨,而作为女性的我们即使不去思考却也很多时候不得不去面对……
一、问题的提出、矛盾的症结
爱情、婚姻家庭、事业与自我其实是大多数人都需要面对或思考的人生主题,但为什么要以女性为视角去思考这些问题呢?其实波伏娃在著作《第二性》中将这一特殊性或者说矛盾性有了非常深刻的描写:“……然而,以特殊的方式去界定女性处境的是,她作为整体的人,作为一种自主的自由,是在男人逼迫她自认为他者的世界中展露自己和自我选择的,人们企图把她凝固为客体,把她推至内在性,因为她的超越性不断被另一种本质的和主宰的意识所超越。女人的悲剧,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总是作为本质确立自我的主体的基本要求与将她构成非本质的处境的要求。”
人的性别除了先天的生理性别之外,还有后天塑造的社会性别。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你之所以认为自己是一个女性,自己要做一个女性该做的事情是你所处的环境告知你的,是由你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或者观念传输所决定的。换而言之,你的女性角色其实是被塑造的,只是在这个塑造过程中,你或主动或被动的没有意识到而已。因此,会有波伏娃在书中的那些提问:“一个人在女性的条件下怎样才能自我实现呢?向她打开的是什么样的道路呢?什么样的道路会导致死胡同呢?怎样在附庸的状态中重新获得独立呢?什么状况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呢?她能超越这些状况吗?”
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很多时候是一个社会性的意象,如果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从女性自我的角度出发,上述这些意象对于一个自我觉醒的女性而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呢?是必需品还是调剂品?你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这其实是一个关乎女性自我认知和女性自由的问题。
二、女性的爱情
爱情对于女性来说,很多时候是需要的,只是是她生活的必需品还是调剂品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一个女人的生活没了爱情,她就无法生存,那对她来说爱情应该就像空气中的氧气一样,是必需品了,不知道传说中的恋爱脑算不算此行列。不过,无论是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还是现实中的女性,爱情更多的其实还是调剂品,毕竟爱情并不是可以轻易获取的,而生存的主题也还有很多其他的意象,即使是可遇不可求的灵魂伴侣之间,也有很多爱情以外其他的主题。正如泰戈尔在《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中所说:“爱情原来的开始是陪伴,但我也渐渐地遗忘,当时是怎样有人陪伴……就连自己看也看不清,我想我不仅仅是失去你……”爱情的美好在于它的稀缺性,以及人们的时常怀念。女性更容易向往美好的爱情。
但是,女性在爱情中的定位却很多时候是不平等的,这在很多男性创作的甚至女性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飞蛾扑火”描述的便是女性的爱情,看似忠贞壮烈,但其副属性,柔弱的他者形象却是如此的明显。即使在之前很多现象级的大女主影视作品中,表现的是全世界的男性都很爱你,或者你就是男性生命的主角,但其中男性主导地位的设定也是不可动摇的。就拿一开始最热的琼瑶剧《还珠格格》来说,如果设定放在西游记的女儿国里面,五阿哥和尔康与小燕子和紫薇的身份互换,这在普通的观众心中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观感?当然,《步步惊心》中如果“九子夺嫡”换成“九女夺嫡”,若曦估计就真成唐僧了。还有《花千骨》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如果剧里的男女主角性别互换,尊上变成女的,花千骨变成男的;白浅是个男性角色,夜华是个女性角色;再把他们套路到剧情当中,想象一下之后,是不是怎么看怎么别扭?是不是感觉集体穿越到了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其实如果要细说,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也是男性作家写出的作品,当时主要的读者也大多是男性,它最终还是难免男性主导的俗套,毕竟最终女儿国王还是想让唐僧做国王,她来为唐僧生儿育女来着。
三、女性的婚姻和家庭
婚姻和家庭被誉为“爱情的坟墓”,但是大多数女性在经历过短暂的爱情(甚至没有经过爱情)之后都会选择走进婚姻和家庭,毕竟丁克是孤勇的,不婚更是孤勇,不是每个人都有逆流而上的勇气和实力的。那么,婚姻和家庭对女性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其实,对女性而言,婚姻和家庭不仅仅是一座围城,还很可能意味着自我的丧失,他者的真正实现。这从人们对“好妻子”的定义就可以看出,从大多数已婚妇女花在丈夫、孩子、公婆……身上的时间与花在自己身上的时间占比就可以看出,从对男性全心追求自己的事业,不顾家庭行为的社会评价和对女性不顾家庭全心追求自己事业行为的社会评价对比中可以看出……因此,男性和社会都不得不承认的是,女性需要平衡婚姻家庭与事业,女性发展事业比男性更难,因为她除了需要具备与男性同样的工作技能外,还需要突破“将她构成非本质的处境”,因此,成功的女性是不得不比男性更优秀的。
最近我看了一部讲述女性职场与婚姻家庭的现代情感都市剧,《我是真的爱你》。虽然为了戏剧冲突,编剧制造了很多槽点,但是,该剧关于女性主题的探讨却也是启发式的。这部剧的出现和热播或多或少也体现了现代社会中女性觉醒后的一些关注点。当然,看过部分剧情的我也有很多问题想问编剧:比如,女主角萧嫣作为丁克贵族、职场女性,是否就只能接受舔狗式的爱情?陈娇蕊作为一个需要兼顾事业与婚姻家庭的职场女性,是否就一定会在遭遇产后抑郁症的情况下,黑化成认为全世界都欠她因此要报复全世界的心机girl,不仅果断离婚,失偶式育儿,同时开启打怪升级的职场风暴?还有贝尤雅式一心将生孩子作为事业的宝妈崛起的形象;还有将陈娇蕊的母亲,一个当了一辈子单亲妈妈的事业型女性;与本本奶奶,一个一心扑在媳妇生子喂奶、传宗接代、还想做一个好婆婆的形象对比;当然还有大量扮演社会对女性刻板印象的评价输出型角色,不一而足。该剧很多情况下锐化了矛盾,将隐藏在冰山下的女性问题给抬到了表面。于我而言,看这部剧难免有“尖酸刻薄”的不适之感,也不觉得编剧的视角对于女性问题的剖析和解决路径而言就一定正确,(因此,看不下去了……)但却也让我在观剧过程中更多的去思考了女性问题,也开始寻找我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四、女性的事业
基于我目前的认知和思考力,我能想到的让女性突破“将她构成非本质的处境”的“武器”便是越来越强大和优秀的“自我”,这个自我的外化形象是对事业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力。那么什么是“自我”呢?这其实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自我同一性”,其定义是:自我是人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其实每个人都会经自我觉醒的阶段,即形成对自我发展的认知,但女性对自我认知的悖论在于,这个“自我”或多或少也逃不过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不信?!我们可以尝试去问问自己或身边的女同胞:你的需求是什么?你的情感寄托是什么?你认为你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你的理想和人生规划是什么……事业对于女性来说不可或缺的原因在于,你能坚持和塑造自我的外界支持力已经少之又少了,除了知识的力量,事业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力,事业可以让你相信你自己是可以独立且有所作为的,是可以和男性平等对话的,而这个相信对女性而言是弥足珍贵的。
五、女性的自我独立意识
说到这,想聊聊《青蛇劫起》这部电影,若从女性觉醒的角度去解读这部电影的话,这是一部很好的诠释了女性自我独立意识觉醒的电影,这个从青蛇的三段宣言便可以看出。当她初入修罗城,因为刚刚经历姐姐白蛇因喜欢上弱小的许仙而被压雷峰塔的事情,她对两性的认知是:一定要喜欢一个有力量,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她的人(见图1)。这个时候她对自我的定位还是依附性的,需要依靠强大的另一主体。
后来,她在修罗城找到了强大的司马,但司马却在关键时刻背离了她,于是她产生了第二次的思考,她认为男人强大是其次,需要的是真心对她好的人(见图2)。这个时候更多的是一个情感的需要,依附性减弱了,但仍然没有体现她自己的主体性,仍然是一个需要关心的存在。
再后来,她又经历了无名氏的背叛,一个让她之前误以为是小白并且深信不以的人,她又有了第三次的思考:不能指望旁人,如果她自己足够强大就可以自己掀翻雷峰塔,踏出修罗城。(见图3)这个时候的青蛇显然已经自我独立意识完全觉醒了。之后她也凭借自己的强大掀翻了雷峰塔,踏出了修罗城。
青蛇的崛起形象其实就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外化形象,一个追求强大和自由的形象。
六、尾声
爱情也好,婚姻家庭也好,亦或是事业也好,都是女性的人生主题之一,女性自我的独立和强大可以帮助其突破“将她构成非本质的处境”,可以勇敢地去追求美好的爱情,自己想要的婚姻家庭和事业,可以帮助其获得和男性平等的话语权。也许我们会说“获得和男性平等的话语权”这很难,大的环境靠个人的力量去改变,太难且微乎其微了……但这也不是不可为的事情,不是吗?!至少你的人生可以因为这些努力变得更精彩一些,而说不定这些改变的影响力就超出了你的想象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