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也许并不是我们读的书少,而是我们不知道如何管理学过的知识。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平时读了很多书,囤积了很多知识,但这些知识很松散,彼此没有联系,你在需要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调用。
那么如何更好的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呢?
那就是搭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知识体系。
具体可以分成三个步骤,分别是定主题、搭框架和填内容。
先说第一步,定主题,我们知道学习某个领域知识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这是学习的基础。
比如,你在工作中经常无法按时完成领导交给你的任务,那可能就是时间管理出现问题,那就需要建立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体系。
第二步是搭框架,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叫做自上而下,如果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现成的知识结构,就不需要自己搭建,可以找几本该领域的经典书籍,根据书中内容,建一个树状结构。层层分支建立架构。
第二种是自下而上。如果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知识结构。
比如如何高效分配时间,按时完成工作,你不知道哪一种方法和工具适合你。这种情况下,你就要用主题阅读的方法来筛选需要的知识,搭建新结构。
主题阅读就是带着你想解决的问题,去读不同的书,然后把书里不同的观点汇总、对比、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比如时间管理方面,有番茄工作法,有统计法,有战胜拖延症等。
你可以把这些书集中起来读一遍,通过主题阅读,将每个分支的知识进行筛选提炼。找到适合解决你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是填内容。有三个来源。
第一,平时收集的知识记录,比如时间管理方面,《番茄工作法》这本书提到的番茄工作法,可以搜集进来,做好备注。
第二、每天接触到的大量碎片化信息,作为知识补充。
第三向专业人士学习,看看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
那么我们怎么去整理这些知识体系呢?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云盘,建立各种各样的文件夹,分门别类的去填充内容。
用各种APP进行知识管理,比如印象笔记。
知识是学不完的,根据二八原则。我们能收集到某个领域80%的知识就很不错了。以后学到的新东西可以不断的添加完善。
我们现在回顾一下,建立知识体系三个步骤,定主题好比一个人的魂,搭框架好比一个人的骨架,填内容好比一个人的血和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好了,以后读完书后,要多使用,多输出,把知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