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一个沙龙,是诗彤老师价绍的一个培训沙龙。
对于这种沙龙,平时也参回过一些,参加过几次之后,感觉也是索然无味,没有什么东西,她在微信里和我说,这个老师很厉害,心里想着,办沙龙的这些老师号称都很厉害,盛情难却之下,去参加。
老师叫沈君,80后,现在是喜马拉雅的特约导师,出版的书《培训精炼36招成就高效讲师》,培训沙龙的主题:《一小时阅读一本书》
1
知识体系
我们获得信息后,要学会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里,要可视化,可视化可以加强记忆,调整知识体系的合理性,检验知识体系的可用性
可视化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思维导图,PPT的形式
沈老自己开发一个非常实的WORD小插件,想要的伙伴可以参加下次的培训沙龙,非常方便用文字目录大纲的形式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沈老师在进入主题之前花了一两个小时来讲知识体系的形成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如何把信息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
我们生活中,通过百度、微信等网络平台、读书、培训、和行业内的大伽交流等方式来获取信息,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和方式来输出,最后通过知识来解决我们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或通过分享知识变现来实现财务自由,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沈老师能过性价比来分析我们获职信息方式特点
通过读书,网络,培训,和大伽交流学习输入的方式获取知识,这些不同的知识获取的方式的对比(如下图):
从上图表格中可以看出来,相比较来说读书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最好的一种方式,知识结构性强,有逻辑成系统,性价比高
如何有效快速的从书中获取知识了?
读书虽然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好的途径,但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大部分是不喜欢读书的。
原因是:看书太枯燥,太单调,没有互动,需要静下心大块的时间来读,这对于现在碎片化的时间来说,是我们大部分职场人的痛点?
2
如何高效快效的一小时读一本书?
要做到一小时读一本书的前提是你要先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个知识体系我理解的是一个任务或者目标,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解决一下什么样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
我现在正在开发房地产销售类的课程,首先可以把这门课程的几个主题模块列出来,而这个大纲就是你要“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可以是一个课程开发,也可以是你写一篇文章,当然也可以家庭如何收纳这样的实际问题。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你有一个目的,为什么而阅读?
3
一小时阅读的方法:
1、选书
读书当然要选最好最经典的来读,沈老师推荐专家推荐,你想了解想哪个行业,找这个行业的专家来推荐这是最简单省事有效的方式,下面我补充了几个选书的方法:
版次、 印次、 印数
第一版的书,慎买慎读。再版次数越多,说明此书的内容越经典。优先选择那些“第 n 版”(n 越大越好)的书。
有时,要学习的领域太新,乃至于只有第一版的书。那就要看,有没有那种印次已经很多的书:比如,第一版第 n 次印刷(n 越大越好)。
即便最终你不得不买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书,那也最好先看看印数。首印数量太少,可能说明出版社对其销量没有信心……
参考文献
为了习得知识而去读书,多是技术文献之类的“非虚构类书籍”。如果书后没有详尽的“参考文献”列表,那这本书不值得读——更多的可能性是,那并非是作者用笔写的,而是他用剪刀浆糊拼出来的东西。
另外,好书的“参考文献”往往相当于一个地图,你按图索骥,就会找到更多好书、经典书。
2、阅读做减法
首先,一次阅读只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你知识体系内的某一个主题,每次阅读选一个知识体系,例如你想开发一个沟通技巧的课程,你在做阅读的时候,带着这个目标,只阅读检索和你主题相关的内容
其次,标注折页,阅读的时候,首先准备一只铅笔,阅读时看到自己需要的内容,然后用大括号画出来,同时折页标注一下可以放在你知识体系的哪个主题使用;最后可以把标注的内容收集整理存储到你的知识体系内
3、知识存储
把标注的内容截取下来,收存整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再进行思考整理
4、输出
文字:微信公从号,自媒体
语音:喜马拉雅
视频:制作自己的微课,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常等
出书:整理自己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沈老师他致力于打造一个知识孵化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知识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