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篇书评的心情有点复杂。
虽然没有当初读冯唐版《飞鸟集》那么复杂…
读书之前习惯先看序言,这是一篇让人觉得诡异别扭的序。
但鉴于对唐诗的喜爱还是继续读下去了。还是有点别扭。不过读着读着就又会觉得大部分还是挺不错的,还好那种诡异别扭只出现在序言和第一个章节,没有如影随形,贯穿书的始终。
为什么别扭呢?
说这本书之前,我想说说自己对“诗词歌赋”的了解和看法。
诗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的祖先出于对神明的敬畏,用唱歌跳舞的方式向神明祈福,对神明唱出颂歌,便是诗的起源。
而除此之外,诗还有另一种起源,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的诗歌。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诗歌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灵感启迪,劳作阅历,思绪变化,情感表达…于是有了诗。
那么在我看来,想体悟一首诗,应该从诗人的心境入手,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阅历,从他挥毫成诗的那个当下的状态,来揣测他想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好了,我的别扭之感因此产生了。
书中的序言分别举了川端康成、傅科摆、犹大之窗、罗夏墨迹测验、CS五个迥然不同的人物或实验或活动,来引出对“诗”的理解感受。当然,为了不偏题,每个段落的结尾都会有点牵强的落在“诗”上。比如:提到傅科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而诗让人类了解自己;提到“犹大之窗”是犯罪的艺术,而诗人在时刻制造“不可能犯罪”…这种明显不适合类比的事情进行类比,让人觉得很怪异。哦对了,序言中还把喜欢读诗形容成“被子弹穿膛者爱上杀戮者”,让我不明觉厉,不知所云。
当然,也许作者这么说自有其道理,只是不和我胃口罢了。
吐槽完了,接下来需要赞扬一下,也就是阐述一下我继续读下去的原因。
全书一共选取了来自21位作家的30首诗娓娓道来,带着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那个年代,体味诗人的那份悲喜。
除了书的第一部分在解读李商隐的《锦瑟》时,为了说明这首诗很朦胧抽象用了很多外国诗进行对比让我觉得有点奇怪并觉得多此一举之外,其他都挺不错的。
这本书不是单一的按照主流思想对诗作进行解读,而是从多角度的把很多观点都罗列出来。不但让我们知晓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人对一首诗的不同理解,也详细的为我们讲述了诗人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体味诗人的心境,了解诗句想传递的意境和意思。
在作品的选择上,有些我们耳熟能详,有些则稍显陌生。但大多是选取了一些带着“唯美主义”倾向的诗歌。让人可以更深切的体会到诗词之美。
最后想说,后记写的挺不错,因为跟序言不是一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