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了
水果鲜切的寒冬来了
我在这家公司,是从14年的11月,至今已经一年了,这一年来,做了又停了。经历过老总资金链断裂,见过坑爹的总经理,合伙又散伙。对于水果鲜切,已经没有报太大的希望了。
当初我也是看到北京果酷,自己也曾想过这个东西,想着自己当干。来到公司的时候,人还很少,只有20几人,老总几个人合伙,但是没有自己亲自去运营,外聘了一个总经理(月薪2万,感觉自己几千块完全就是坑,或者O2O行业都存在这种现象)
我们打算与果酷区分来,果酷主要做大客户+少数散户。我们决定做CBD写字楼,做中高端白领人群。从包装到水果切成什么形状,我们都讨论过,但是忘了一个最基本的,试错原则。我们单纯觉得CBD是个大肥肉,当时的深圳竞争者比较少,只有果实帮及水果姐姐。而且规模比较小,没有放在心上,我们从计划出来到落地花了4个月时间,中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错过了很多机会。
在今年四月份我们算正式开始做了,前期的期望蛮高的,我们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那一带)作为第一个站点,准备作为跳板复制到其它各个区域。结果失败了,后来通过调整产品类型、团购、增加配送时间等手段进行挽回,结果证明再次失败。
从4月份到6月底,宣告项目失败,总共花了三百多万,拖欠员工工资。七月份接到原来老大通知,要我们回去,公司重新融资到了,加入五个股东,融资一百万。这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董事长,做营销出身,比较信风水。刚来的时候,将公司的办公室按照风水大师重新调整一遍,换了一大批办公桌,大搞装修。因为目标比较明确,将各个环节打通,然后有点气色就融资,或者卖给别人。这次没有搞过什么活动,都是大佬们出去谈大客户,虽然很多大客户过来参观,但是真正签下来的寥寥无几。原因大概如下:产品价格太贵,如果给员工订月套餐成本太高了,而公司这边各方成本太高了。虽然产品有一半的利润,但是开销太多了。所以实际做了一个月,因为股东之间资金问题产生了矛盾,所以全部停下来了。留下我们继续等待。
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废话。只是为了考验耐心而已。今年确实是O2O行业的寒冬,水果鲜切的寒冬。但是不至于没得做。水果营行不断开分店,天天果园还在融资,百果园还是继续存在。水果生鲜这一块,已经有很多竞争者进来了,已经是红海一片。水果鲜切的话,基本上做CBD的话做不大,做大客户的话比较难,而且价格比较低,而且配送是个难点。看过一些公司是做实体店,由实体店切水果,并配送的。目前广东这边没有什么政策,估计还可以实行,但是以后肯定会跟北京一样限制小作坊生产的。我们以前考虑过几个模式:大客户模式,CBD模式,旅游景点,小区。但是都有一些缺点,不够成熟。而且想过从果园直接进水果,但是果园这一块被大公司垄断了,很难直接跟果园对接,而且价格比较高。
所以,个人觉得还是水果这一块比较有生存空间。但是不是普通的水果店。天天果园,百果园做的虽然不是高端水果,但是水果品质,大小各方面都做的比较好,质量稳定。而水果营行在深圳出现不久,做的是高端水果,水果价格也是很高的。最近有同事散伙之后去了点呀点,也是从批发市场来的,但是模式挺灵活,在每个社区设立站点,由配送人员半个钟之内送到。但是他们每天都有水果优惠,送优惠卷,所以客户订的挺多的。
其实只是想吐槽下,花了一年时间在这里,学了很多东西。趁年轻,也要经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