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风雨谁评说(十五)
周穆王姬满:前977——前922年在位。
周昭王的猝然离世,使得西周历史上极富盛名的周穆王姬满横空出世。周穆王姬满是西周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据记载,其50岁登基,在位55年,105岁去世,是一位留下了诸多奇闻的天子,在位这么久,对西周的影响也很大,西游昆仑的传奇故事,更是让后世历代帝王遥临期盼,羡慕不已。
完善刑法,西征犬戎,东伐淮夷、巡游昆仑
01. 穆王时期,修订《吕刑》,进一步完善了刑法
穆王在位时,周王室统治天下日久,前几任天子成王、康王、昭王,乃至于辅佐了成康四十余年的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皆认为天下初定,万民归心,宜“简刑宽法”以抚民心,推行“礼乐”以教化民众。
如此这般,收效甚好,不排除有天下初定,人心淳朴的成分;也有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等开国功勋的人格影响。但承平日久,人性松懈,各种违制的行为也常有发生,天下民众对周王朝的各项制度不甚了解,甚至曲解。鉴于此况,周穆王姬满认为,是应该明正法典的时候了。
于是,周穆王任用吕侯为司寇,在周王朝开国之时已经制定的律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作了《吕刑》,昭告四方,以正天下。此书较为完善,解释也很是清楚,并且具体制定了墨、劓、膑、宫、大辟5刑,其细则达3000条之多。
02. 基本国策依然延续,对东夷、西戎、淮夷、荆蛮采取不同的策略
从前1046年西周代商开始,周王室经营的重点是东方,主要是拓展生存空间,消弭原商王朝的影响力。
其次是东南淮夷,那可是华夏政权的财赋重地,周王室直至西周灭亡之前,凭借成周洛邑的便利,一直对淮夷地区进行着直接统辖,特别是周宣王时期,周王室特派心腹重臣尹吉甫坐镇成周,巡查淮夷,发布律法,以确保该地的赋税征集。
而到了昭王时,积四十年修养生息,国力强盛,则又开始了南拓疆土,征伐蛮族,其实主要是看中了荆楚、杨越地区的战略资源铜矿,但因其崇山峻岭,气候稗湿,交通不便,征服成本过大,甚至西六师毁于周昭王对荆蛮的二次征伐中,让周王室心悸不已,此后的征伐管辖基本上是名存实亡,这也客观上便宜了地处荆蛮的楚国,导致楚国不断做大。
此过程中,周王室一直对贫瘠的西北方的戎族采取安抚守势——只要你认可周天子的地位,不来骚扰掠夺,并且按时纳贡,表示臣服,那么咱们就相安无事。
上述,就是周王室自开国至周穆王初立时的基本国策,应该说是“行为有度,岁月静好”。
03. 果不其然,淮夷徐国,开始不安分了
但随着周王室“西六师”的全军覆灭,常备军团的实力已经大打折扣,重建“西六师”并且恢复战力,在资源贫乏的西周时期,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于是,淮夷,开始不安分了!
特别是淮夷诸国中的徐国,在英明的徐偃王的治理下,国势蒸蒸日上,竟然周边三十六国向其纳贡,颇有商末纣王时期,西方诸国纷纷依附西岐一般。这是周穆王无法容忍的,也是极为忌惮的,但是,周穆王的确是个心机深沉的狠角色,在西六师没有恢复,天下没有稳定之前,一切都在忍耐。
而此时,西方的犬戎诸部族方国,也对周王室有了不敬的表现,该朝贡的,拖拖延延不见踪迹;该安分驻防的,竟然时不常到周王室的王畿附近窥视扰民,这可是蔑视王室之举。周穆王决定先敲打敲打身边的西戎,对东南淮夷大国徐国的作死做派,遣派使者先予以安抚,认可其东南淮夷霸主地位,并令其替周王室监察江淮诸方国部族。
从这一点看,周穆王绝对是“远交近攻”策略的鼻祖,虽然淮夷是心腹大患,也要先放一放,“攘外必先安内”,等收拾完身边的西戎毛毛贼再说。
04. 强势征伐西戎,威服天下,稳定大后方
《国语·周语》记载:犬戎属于周的"荒服",定时向周王室进贡方物特产。
周穆王十二年,有个别犬戎部族没有及时进贡,穆王以此为由,要亲自领兵对犬戎征伐。辅政的祭公谋父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戎狄,乃荒蛮未开化之人,且戎狄善于游牧,居无定所,伐之耗资巨大收益甚微,主张实行文王时"耀德不观兵"的政策,即,以强大的武力军备作为后盾,以安抚的政治手段求得犬戎的"荒服"即可。也就是只要按时来朝拜,无其他义务。但穆王出于天下大略的考虑,认为必须威服天下,遂不接受祭公的建议,执意西征。
穆王十二年,前964年春,周穆王第一次西征,王师大胜,由于史料记载缺乏,过程不详,但从战果来看,好似胜利并不大,《国语》《竹书纪年》《史记周本纪》皆记载"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自始荒服者不至" 。
这就有点意思了,如此微薄的战果,被后世的史学家记载得如此详细,怎么看,也像是在不动声色的调侃周穆王,看来,曾经游戏昆仑的周穆王让正统的后世史官们不高兴了呵!
说白了,那就是:穆王对西戎的高压政策和征伐,导致的后果对周极为不利,边远国家也不再朝见周穆王了,周王朝在西戎外族中失去了德威,周穆王威服天下的战略目标没有如期达到,反而惹得原来的戎狄部族全都离心离德了。
鉴于此,穆王重整人马二次讨伐,终于"广获其五王",全胜告终,从表面上看,征伐成功,但从此却加剧了与西戎的对立。这颇有些西汉武帝年间,汉武帝求大宛“汗血宝马”不得,一怒发兵········。
评说:其实,在周天子、汉天子看来,表面收获的众寡在其次,重要的是国威绝不能丧失,否则,是会引起连锁反应的,那时,王权失控、盗贼并举、叛乱四起,将导致国家倾覆。看来,执政者的思路如出一辙,“天子一怒 伏尸百万。匹夫一怒, 血溅三尺”,绝不是一时的喜好,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