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法中,合同的地位大概是无人质疑的。当年在学习的时候,合同法下的功夫最深,感觉也最良好。而自从2017年开始办案子,合同纠纷的案件也是最多的,才发现那种良好的感觉是一种“错觉”,那种机械的学习法律概念,法律特征,法律后果,实际上连入门都算不上,而且看似“公理性”的结论,在现实中却是“千疮百孔”,“不确定”的风险随时都在。
自从我喜欢上关注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各类书籍也买了不少,实务书籍相对多一些。我慢慢地体会到合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之前的那种良好的感觉也随之消失。其实,无论是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其根脉还是扎在合同法的基础理论中,但那种照本宣科式合同法作品实在让人提不起什么兴趣,阅读起来也是完全无感。
直到遇见杨巍老师这一本《合同通则:原理与案例》,我总觉得和一本好的书相遇也是需要缘分的,就想和一个好人相遇,需要足够的缘分才行。首要的一点,这本《合同通则:原理与案例》是绝对的诚心之作,无论是原理阐释,还是理论拓展,都能很清晰,都能很简练、准确地呈现出来,这绝对是沉潜反复之作,否则不会如此的精妙绝伦。
这本书在基本原理阐释方面显得很克制,可谓要言不烦,避免了成为综述式的写作,无论是作为教材作为专著,这都是堪称精品的。虽然简练,但是该有知识,该有的论述却一点都不缺,例如第二章讲债的基本原理,从概念、特征以及发生原因,债权与债务,债的分类,高度的凝炼概括,还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脉络而形成的体系化,而且还不忘记与司法实践的关联。例如在债权平等性之下对于执行程序以及破产程序债券平等性的体现都进行说明。
还有一点就是这本书对于“举例子”的运用,特别注意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说明问题,除了疑难案例分享之外,这是书中的一个独立的栏目,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这本书再分享案例特别注意案件事实,然后才有案件争点与裁判要旨。其实,脱离案件事实讲裁判要旨没有什么意义。这本书还有一点融合裁判文书值得点赞,就是将司法实践中的观点融入到知识体系中,而不是原理与案例“两张皮”的状态。
同样,这本书在对实务问题的回应时,也是在对原理的阐释中展开的,例如这本书在第五章合同的内容和形式的章节中讲到“欠缺书面形式时的证明规则”,从证明规则的内容与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条缕析的梳理与阐释,如何运用原理来解决实务中的问题,这本书的很多内容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会。
办理案件,是需要一点研究的精神的,因而,对于这一本《合同通则:原理与案例》是需要研读的,案件的输赢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但是对于法律规范的认知水平,对于证据规则的思维能力,对于案件事实的把握能力,这些对于我们来讲是可控的因素。学习也是让我们在这个混沌的世道上有信心,有勇气,也更有能力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