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与悠悠岁月中,创造出璀璨夺目的文化财富,这些文化瑰宝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直接的见证,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为探究非遗文化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可行性道路,在教育中传承非遗文化,建立学生文化自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郑州市、开封市、新乡市探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小杨庄当地小学,采访了校方负责人,对“非遗进校园”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
非遗不是躺在橱窗中的展品,也非束之高阁的技艺绝活,而是促进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是涵养文明乡风的文化资源,为了让非遗在大众心中生根发芽,尽可能拾起文化遗落的寒枝,让非遗之水长流,提高非遗文化在新一代青年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增强非遗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度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7月12日上午,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小杨庄当地小学,对其学校举办的各式“非遗进校园”活动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据负责人介绍,该校举办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宣传展示活动,一般一年举行一次。校方会邀请非遗传承人来到学校,由传承人将非遗项目对同学们进行展示并讲述其由来和历史。如果是美术类非遗项目,传承人还会向师生们详细讲解制作过程并让同学们亲自动手体验。二是固定课程。以小杨庄木版年画为例,学校设置了木版年画课程,传承人会到校向同学们详细讲解木板年画制作过程,并要求结课时每位同学都能独立制作一件完整作品。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非遗项目的了解,为非遗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还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非遗项目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以人为本、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时代相传、亘古绵延。印证过去,见证未来,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桥梁和纽带,要想将非遗文化融入大众生活,首先要加强大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度,唯有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文化,非遗才能够不断蓄势,爆发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