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形式桎梏 淬炼实干铁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是党中央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堵点难点的重要部署,直指基层治理中的痛点、堵点与难点,旨在激发广大党员的干事创业热情,让基层干部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实践中去。
聚焦“精文简会”,为基层松绑减负。“文山会海”如同缠绕基层干部手脚的“无形藤蔓”,消耗着宝贵的精力与时间,迟滞了政策落地的步伐。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魄力和自我革新的担当,在关键环节主动破局。在文件流转上,要坚决破除繁文缛节,大力倡导“短实新”的文风,确保文件内容聚焦核心、直击要害、表述精要,确保基层干部能迅速领会、群众可直观理解。在会议组织上,破除“凡会必开、凡开必陪”的路径依赖,严格评估会议的必要性,能并则并、能简则简,参会人员精准匹配的意识,严格的会议必要性评估,将基层干部从“会海”中解放出来, 引导他们把宝贵的精力集中倾注到发展攻坚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矛盾化解的第一线。在报表管理上,要坚决扭转“过度留痕、重复填报”的虚耗模式,确立“数据共享、一次采集”的智慧路径,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报送要求,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让“案头功夫”真正转化为“田间行动”和“车间实效”。
着力“明晰权责”,为基层赋能增效。权责失衡、责大权小,如同压在基层干部肩上的“无形巨石”,令其负重难行、步履维艰。广大基层干部必须从“被动接招”的疲于应付中挣脱出来,成为“权责对等、协同高效”治理格局的积极构建者。在清单执行上,要准确理解和严格执行权责清单制度,明晰履职边界,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对超出清单范围、缺乏依据或超出承载能力的“责任甩锅”式摊派,要敢于依据《规定》和清单据理力争。在协同联动上,对于需跨层级、跨部门解决的复杂问题,要主动靠前沟通、搭建桥梁,及时向上级反映资源权限匹配的实际需求,推动管理重心与资源要素同步下沉,形成“权随责走、责权匹配”的合力。在自主用权上,在赋予的空间内,更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精准运用人事、财务、项目等管理权限,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响应速度与服务精度,以实绩实效彰显基层治理的权威性与有效性。
强化“能力锻造”,为基层固本强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与群众多元诉求,能力短板如同基层干部心中的“无形之坎”,制约着服务水平与治理效能。广大党员干部应视自我提升为终身课题,在实践熔炉中锻造堪当重任的“铁肩膀”。在精准学习上,要积极主动参与聚焦实战的精准化培训,围绕政策执行、应急处突、矛盾调处、群众工作、数字应用等核心能力,系统钻研、汲取经验,确保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在实践淬炼上,要主动请缨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在重大项目攻坚、复杂矛盾化解、乡村振兴实践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不断积累破解难题的实战智慧。在担当作为上,更要涵养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精神品格,在组织健全的容错机制保障下,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勇于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新路径、新方法,在实践中持续锤炼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化解风险的过硬本领,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