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电影市场爆发式增长后,演员、作家、歌手、主持人跨界当导演,就没停下来过。可是,有一个趋势在蔓延,那就是,似乎并没有一代更比一代强。
从2012年徐峥的《泰囧》票房大卖,到吴京导演《战狼2》斩获56亿票房,明星跨界当导演的风潮越来越猛。2018年有更多明星试图转型成为新晋导演,今年喜剧明星和歌手格外扎堆。
大批影视演员前赴后继地拿起了导筒,且不论作品质量好坏,从数量上看倒算是可观,出自其手的各色片子埋伏在各大院线的各个档期里,他们拍过喜剧片,拍过青春片,也制造出大量文艺片、悬疑片,并在不断尝试新主题,开拓新市场。
跨界导演始终是不被看好的一个群体。无论他们的电影票房多高,人气多旺,很多人都把他们的成功看作一个偶然现象。而外界的质疑声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他们想要坐在摄影机后的野心。
2017跨界导演的处女作来说,包括王宝强、李晨、王啸坤、黄磊、蔡康永、黎明这些明星在内,没有一个人的作品在票房上是超出预期的。口碑就更别提了,在豆瓣的评分全是6.0分以下,甚至有的只有3.1分。
还有不算是人气明星,但是以前当演员,如今也转型当导演的,比如赵汉唐、高晓攀、樊昊仑。除了赵汉唐口碑两级的《七十七天》评分和票房及格外,其他也都是结果很尴尬。
站稳脚跟:吴京、韩寒、大鹏、苏有朋……
一些过去早就跨界,或者近几年才跨界的明星导演,相对来说整体成绩还不错。
比如张艾嘉的《相爱相亲》,虽然票房不如意,但是收获了相当高的评价。不过,张艾嘉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这个导演范畴了,她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当导演,水平一直很稳定,拍出了《最爱》《少女小渔》《今天不回家》《心动》《20 30 40》《念念》等很多好作品,可以说是上一代演员转型做导演非常成功的案例。
近几年的,吴京、韩寒、大鹏、苏有朋,交出了第二部或者第三部作品,都有所进步,算是站稳了脚跟。反而是以前已经站稳脚跟的,像徐静蕾、冯德伦,新作不尽如人意。
但不管怎样,在电影行业缺人才的当下,明星导演还会一波一波地涌来。最近的春节档,就有吴君如的《妖妖铃》、张歆艺的《泡芙小姐》、郭德纲的《祖宗十九代》上映,豆瓣评分没有及格的!
还有十余个确定的项目,已经拍完,正在拍,或者等待开机,包括黄渤的《一出好戏》、王学圻的《以父之名》、梁家辉的《深夜食堂》、郭涛的《欲念游戏》、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宋小宝的《发财日记》、小沈阳的《猛虫过江》、包贝尔的《胖子行动队》、秦海璐的《一意孤行》、钟汉良的《沙漏》。
这些电影有一个特点,几乎全是喜剧,也有个别动作片、青春片、剧情片,总之,都是当下最热卖的类型。
还在准备:许晴、林心如、姜武、王学兵……
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明星,也早就有了做导演的计划,只是还在准备中。这里面有像许晴、林心如、姜武、王学兵这样的资深演员,也有任贤齐、光良、张洪量、孙楠这样的老牌歌手。
他们的项目,多数也都是IP改编,要么是热门小说、电视剧,要么是热门歌曲。也有部分,是原创项目,比如姜武的《发小儿》、王学兵的《夏凡的女神》、张亚东的《湖边密林》、蓝正龙的《傻傻爱你,傻傻爱我》。
明星转行做导演,根源无非两点:名和利。
部分演员如徐静蕾、赵薇、徐峥、苏有朋等,对于电影艺术的追求使他们不甘心只做演员;而王宝强、蔡康永、何炅、钟汉良等,则明显是借着电影市场的大热捞一笔快钱;还有张嘉佳、韩寒、郭敬明等这些知名作家,也不过是刚好蹭上了IP的热潮,借机寻求职业的多元化。
除此之外,像吴秀波、黄渤、李晨、郭涛等实力派演员,对于试水导演行业,更多可以看做是事业瓶颈期的一种尝试。
徐峥曾经说过,到了他们这个年龄,能够担任主演的电影作品只会越来越少,可以挑选的优秀剧本也越来越少,相比于被小鲜肉们碾压,倒还不如升级做导演。
不同于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化,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导演这一角色一直都占据着最重要、最核心的位置。很多时候,除了演员,导演就是一部电影作品的标签和方向。
执导了电影《大闹天竺》的王宝强曾直言,这些年拍戏的最大感受就是,导演的权力太大。在片场,如果说演员是孙猴子,那么导演就是无所不能的如来佛祖,再大牌演员也蹦不出导演的手掌心。
除了明星本身对于跨界做导演的需求之外,电影公司以及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也是越来越多业余导演出现的直接原因。
几年前,张艺谋曾谈道,“现在在中国,导演的门槛是最低的,什么人都可以做导演。”
这句牢骚,除了是对烂片市场的鄙夷之外,还有就是对电影市场资本逐利的无奈。
当然,张艺谋也曾提醒青年导演,“这个时代需要艺术性和商业性并重,不仅要在电影节拿奖,还需要给投资者商业回报,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对于导演行业门槛的降低,高晓松也有着另外一番见解。
高晓松在最新一期的《晓说》里,讲到胶片电影艺术发展史时,最后提到,因为技术的进步,电影拍摄设备的简单化,导致很多人即使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也能很容易的就当导演了。
个人比较认同高晓松的这种说法,毕竟如果没有基本的执导和拍摄能力,恐怕就是砸多少钱都不能教会一个明星如何坦然的坐到摄像机前吧。
其实不管跨界作品赚不赚钱,作品口碑才最重要,因为烂片消耗的是明星的人气和价值,这次赚了,下次粉丝真的就不买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