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俺婆婆活着的时候,老二来看都不看一眼,这会儿猫哭耗子,假慈悲。他的心被狗吃了?还是被狼刁了?他娘白养了他了,也不怕村里人脊梁骨?这回我当家了,不能让他当孝子,谁也别拦我,谁拦我给谁急。”
说话的是高老太太的三儿媳妇,长的瘦小,显得弱不禁风。可能是在气头上吧,眉头紧皱,说话一嘟噜一串的。她正在灵堂前和本家嫂子一起在撕孝帽子。本地风俗,如果本家、亲戚来吊孝就得给人家。她婆婆患食道癌晚期,那天去医院已经开始咳血,医生说回家保守治疗吧。
回家的第二天,老太太就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这个让她死不冥目的世界。
灵堂前,本家长辈,亲戚朋友听着三媳妇看来有点不讲理的话,开始也没掺言。老二在灵堂前,一幅雕塑的样子,呆呆的跪在那儿。媳妇在其身后低着头,好像周围有无数双眼在看着她,也可能感觉丟人。
这时,一位家族长辈把三媳妇拉到一边儿,又看了看跪在灵堂前的老二两口子说:“我说侄媳妇儿,你娘人也走了,也不受罪了,你们还有多大的怨恨放不下呢?老二他既然来了,你就别再翻以前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了,知道这些年全靠你在伺候你娘了,村里人也都看着呢。大面(方言:大细节)上能过得去就行。”
三媳妇还在气头上,听了家族长辈的话,口气缓了一些,可还是不依不饶。“让他当孝子也行,我的孝衣孝布不能给他,让他自己去扯。这会儿他觉得不好看,知道丟人了?早点儿干啥了?俺公公死的时候他就没来,那脸还是脸呢?”
这事儿全村里的人都知道。老二怕媳妇,媳妇说往东他不敢往西。老二就像个被训服过的狗,在老婆面前服服帖帖,
生怕母老虎发威。外人看来,就像个笑话,你在家哪怕给你老婆洗脚呢,碍谁的事儿?说到这里,把镜头拉到二十多年前一个郊区的小村庄。
高老太太跟前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老二老三都成家了,分家门,另家过。没事儿,也都是在自家吃了不饿。女儿也嫁到了外地。唯有小儿子现在还是独身一人,和母亲住在一起。
老太太总喜欢去村里的庙里烧香磕头。还有意无意一半真一半假的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兴奋起来就是一上午。有时候连饭都不做,她男人也没办法,管不了就随她吧,只要她高兴。不过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一个人总有一个人的爱好。
小儿子在外地打工,一年回来的次数有限。平时老两口种点菜,卖了钱虽不多,但至少可以贴补家里的开支。不忙的时候拾点儿废纸箱子,饮料瓶子,也可以换点零花钱。偶尔在街上和老人们说说话,出去到邻村看看戏,平平淡淡的生活,没有惊喜,也没有失落。
老两口种着二亩地,说起来也不多。可是对于他俩来说,实在是被难倒了。老大老三忙完了自己地里的活,得空就来给父亲帮忙。老二不管不问,这也好像成了习惯了似的。
父亲生病住院,老大老三跑前跑后,可是直到出院那天也没见老二两口子的影子。这次,老大彻底把老二看扁了,有啥事儿了也不和他商量了,就当没有他这个弟弟。更想不到的是,后来逢年过节也不登父母的家门了。唉,你还算是个人吗?你是石头逢里崩出来的?人家媳妇是外来的,你个白眼狼亏良心啊。
几年之后,父亲离世。老二还是没来。老大想,再怎么也该来看父亲一眼,送父亲一程吧。可是,最终,父亲下葬那天,老二都没登场。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高老太太已是弯腰驼背,耳聋眼花的年龄了。老三在外地干活,临出去之前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里。三媳妇虽然有时候也有怨言,但是老三的脾气她也知道,所以该发牢骚发牢骚,该伺候婆婆还得伺候婆婆。
老四也从外地回来了,母亲上了年纪,他不能长期呆在外地了,万一母亲有个闪失,不在身边,怕留下遗憾。
母亲看着这个小儿子,即心疼又生气。再过几年,老四马上就是五十的人了。几个哥哥都有人照顾,全家热乎。只有他老四,一人吃了全家不饿。以前别人给说个媒,孬好还去见一面,现在,用他的话说,谁愿意嫁给一个要啥没啥,还拖着一个老娘的人呢。
是啊,老四现在和老母亲相依为命,为了伺候老母亲,工作也丟了,生活来源就靠大哥三哥给个生活费。
老二现在有二个孙子,一个孙女。老二媳妇接送孙女孙子上学,儿媳妇在家打麻将不去接孩子,她也不敢吱半声。被儿媳妇制的服服帖帖,还不敢放个屁。儿媳妇也不是善茬,明目张胆的指着她的头:“你平时咋对俺奶奶了?你也别怨我说话不中听,前边有车,后边有辙,谁让你把事儿做的恁绝了?现在我说了算,你不管接孩子,等你老了,你也别来找俺了。”二媳妇被儿媳妇怂的一声都不敢吭。自己只能忍气吞声,每天唉声叹气,这就是因果轮回。
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放到任何一个家庭都是适用的,可老二偏偏就是不懂得感恩,不知道父母亲把他们拉扯大的艰辛。不孝敬父母的人,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没有,让人看不起。
高老太太下葬那天,老二在坟前长跪不起,痛哭流涕。是对母亲的内疚而感到忏悔?还是觉得自己不如意的人生而无可奈何?无论是什么,现在一切都迟了,只有他自己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