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解析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户”,意思是门;“牖”(you,3声),意思是窗。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得到的人,用不着出门在外,用不着行万里路,就可以尽知天下;用不着窥望天上,用不着仰观天象,就可以了解天道。反过来,你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或者领袖,也得做到上面两点:足不出户便知天下,能够从表相看到背后的原因和根结所在。

按照孔子的说法,是孔子哦,得“道”的人分为三种,一种是“生而知之”的,也就是生来就是得“道”的;一种是“学而知之”的,也就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才得“道”的;一种是“困而知之”的,也就是自己遇到困惑了,才想到要学“道”,并且最终得“道”的。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没有得“道”的人。走的越远,见得越多,知道的就越少。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懂得归纳、总结,不懂得从事物的各种现象中发现普遍的规律,所以,他走的越远,见得越多,他就越是眼花缭乱,越是稀里糊涂。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意思是圣人,可以不走出去,却能知道外面的事;可以不用看见,却什么都明白,可以什么都不做,却可以有大成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